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改革大家谈】希望师资改革更为人性化

【改革大家谈】希望师资改革更为人性化

时间:09-16 来源:中南大学 出处:www.daxuecn.com

    编者按:校内改革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改革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大家对改革有着什么样的建议和意见表达,是我们非常愿意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特开设“改革大家谈”专栏,围绕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访谈、视点、评述、建言等方式,在自由表达、观点碰撞中,反映民情、传递民声,为改革汇聚力量、启迪智慧。本网记者就学校师资改革专访学校新闻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刘泽民。


 

刘教授,节日快乐!我是“改革大家谈”栏目的记者。今天恰好是教师节,我想就从教师说起,请您谈谈学校的师资改革吧。
    我是一名教师,响应、参与学校师资改革,特别是将来还要享受师资改革的成果,这是切身相关的大事。另一方面,我是新闻中心主任,密切关注学校改革的动态,努力掌握改革的舆论导向,弘扬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分内之职。这个双重身份,确实使我和学校师资改革脱离不了关系。


您怎样评价师资在大学中的地位?
    其一,一流的师资是大学本体内涵的确定者。什么是大学?清华大学的梅校长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界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大学之所以叫做大学,完全是由于它聚集着“大师”。这个说法与丁学良的“教员是大学的灵魂”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这个说法来判断,那种只见大楼不见大师的大学,表面虽富丽堂皇,实际上丧魂落魄,就像一个发亮的伤疤、一堆美丽的垃圾。大师云集大学,即使楼宇简陋,也还是圣坛!这里,一流的师资构成大学立足于世的内在根据。
    其二,师资是大学的第一资源。在大学的诸多构成元素中,师资居首。大学的构成元素,包括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专业、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等,其中,师资属于动力元素、活力元素、魅力元素。师资对人才培养、学科专业、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乃至整个大学的吸引力、凝聚力,都具有生成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滋养制动的功能。有一流的师资,才可能有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学科专业,一流的教学科研,一流的办学魅力,才可能向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这在逻辑上不能颠倒。从这个角度讲,一流的师资是衡量一流大学的首要标志。大学靠什么去引领社会,率领文明?追溯到底,终极的元素和原因还是一流的师资。没有一流的师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学术成果都成子虚乌有。


您是不是觉得,师资改革在我们学校当前的改革中应当摆到优先位置?
    是的。师资是大学立校强校之本。学校改革必须务本,也只有务本,从“本”出发,才能符合“道”,《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觉得,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学校应当把有关师资的改革摆到第一方阵。
     高书记、张校长在学校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中南大学新一轮的改革以人事制度的改革为龙头。这是对人事制度改革的准确定位。大家知道,人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归宿,人事的改革理所当然是龙头。我想,从大学的特殊构成来看,师资是人事的拱顶石,师资队伍建设是人事工作的枢纽工程,因此,说学校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龙头,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师资的改革为龙头,也算是顺理成章。


您怎样看待学校目前出台的有关师资改革的任务、条例、举措?
    我没有仔细琢磨。但从整体看,我觉得,学校出台的有关师资改革的任务、条例、举措,在其必要性上并没有留下质疑辩论的余地,可以讨论的大概在于具体的时空规定,以及如何保证实施的公正、公平、公开。
    譬如,提高教职员工的生活待遇,这还需要辩论吗?还需要追问它是否必要、是否应当吗?教师再高尚首先也是人,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教书育人;吃喝住穿,哪一件都需要花费。显然,提高福利待遇不仅不要质疑辩论,而且还要鼓掌欢呼。如果有哪位教师质疑学校提高生活待遇,我第一个主张把他(她)送到湘雅精神病室。
    譬如,教授上讲台,我以为也无需讨论。教授的天职就是通过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教授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思考、独立的见解,对教学环节、过程、节奏有丰富的经验。教授不上讲台,那是不务正业。陈寅恪先生是清华园里著名的国学大师,可以称得上教授的教授,当年双目失明,校长要他休息,他说一段话,大意是:我穿的教书匠的衣,吃的是教书匠的饭,我不上课谁上课?依我看,教授上讲台是硬道理,天经地义;教授不仅要上讲台,而且要上好讲台。
    再譬如“千人计划”,“名医名师工程”,其必要性也无可置疑。大学师资的来源无非两个:一个是校内培养,一个校外引进,此外别无他途。“千人计划”显然是吸引和凝聚一流师资的不二举措。“名医名师工程”则是建构具有中南特色的一流师资的必要举措。至于有哪些具体的指标才能成为名医名师,如何保证“千人计划”、“名师名医工程”的公正、公平、公开,当然可以讨论,但与“千人计划”,“名师名医工程”本身的必要性、正当合理性无关。我希望有机会再加讨论。


 

您对学校师资改革有哪些建设性意见?
    我讲两点,但很遗憾,都不针对学校师资改革的具体内容。
    第一点,中国的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喜欢用管理、约束、监督、鞭策的态度来对待师资,以方便管理、约束、监督、鞭策为目的推进师资改革,因此,师资体制机制改革来改革去,教师总是一个被管理、被约束、被监督、被鞭策的群体,受惠的主要是主管部门,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新的管理、约束、监督、鞭策师资的制度和办法。作为中南大学教师队伍的一员,我诚恳地希望,我们学校在推进新一轮师资改革的过程中,革除这一通病,革除这种畸形的改革态度和改革取向,牢记师道尊严,坚守尊严的师道,对整个师资队伍少一点冷淡、疏远、隔膜,多一点亲近、体贴、呵护、关怀,少一点管理、约束、监督、鞭策意识,多一点尊重、敬畏、谦卑,甚至可以多一点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小心精神。
    第二点:中国大学师资改革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通病,是智商高于情商,只是片面地给师资队伍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法则、条例、责任,而忽视对师资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心灵的建构和启迪。作为中南大学教师队伍的一员,我渴望学校在未来的改革时段能够革除这一通病,能够提升改革的情商,能够让中南大学的师资改革更为人性化,更有感染力,能够让各种制度、规范、原则,责任不再是外在的苛严的强令,而是教师内心的自由、自觉、自愿,能够让教师从学校体验到比以前更为温馨的人情味、家园感、幸福感和落定感。
    要知道,教授觉得自己被逼迫去上讲台,与他始终觉得欠着学校和学生一笔人情债要去上讲台,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教师觉得学校仅仅是一个工场,与他始终觉得学校是情感相依的家园,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渴望,学校师资改革的最后成果,是让每一个教授都始终觉得欠着学校和学生一笔人情债,自觉自愿去上讲台,是让每一个教师都始终觉得中南大学是自己的家园,中南大学是“我”的中南大学,报效中南大学是“我”的良知,“我”的幸福。


更多有关"师资,改革,学校,大学,教授"的文章请点击进入中南大学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中南大学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中南大学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