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志愿填报 » 如果北京恢复“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的规则 你们觉得如何?

如果北京恢复“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的规则 你们觉得如何?

时间:07-28 来源: 出处:www.daxuecn.com

一、2015年北京二本降分征集剩余计划明显增加

北京教育考试院7月26日下午发布了2015年本科二批控制分数线下志愿征集信息,志愿征集工作将于7月27日8:00至20:00进行。本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上未被录取的考生,也就是说,文史类507分(含)、理工类475分(含)以上未被录取考生都能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参加本次征集志愿填报。我们注意到本次二本降分征集志愿的招生学校共计137所,招生计划1696人。其中,文史类招生计划782人;理工类招生计划914人。而2014年二本降分征集志愿的招生学校共计只有94所,招生计划只有469人。其中,文史类招生计划227人;理工类招生计划242人。对比一下,2015年二本降分征集志愿无论是招生高校还是剩余计划都明显地多于2014年。

可是如果我们比较北京二本第一次线上征集志愿则可以发现,2015年剩余计划1949人(文史类890人,理工类1059人),2015年剩余计划2326人(文史类860人,理工类1466人)。2015年甚至还不及2014年多。这就说明了2015年经过第一次线上征集志愿只完成了253人。而不得不把大量的多达近1700名剩余计划投放到降分征集计划中。

二、2015年北京征集志愿的规则发生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呢?我们注意到2015年北京招生录取规则中,关于征集志愿的规则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却很容易被忽视。

我们对比一下2015年与2014年北京高招征集志愿录取规则:

《北京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七、录取

(二)投档规则

录取过程中,首先在批次分数线上进行考生已填报志愿的录取,如有院校招生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依次进行批次分数线上征集志愿录取、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和降分再次征集志愿录取。

《北京市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七、录取

(二)投档规则

录取过程中,首先在批次分数线上进行考生已填报志愿的录取,如有高校招生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依次进行批次分数线上征集志愿录取和降分征集志愿录取。

三、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会产生录低不录高

由于所谓的“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是一项不引人注意的十分偏的政策,多数考生和家长可能都没有注意到它往年曾经存在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们有必要讲解一下它。

我们看2014年的征集志愿规则:

将根据情况依次进行批次分数线上征集志愿录取、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和降分再次征集志愿录取。

在上面那段话中一共提到了已填报志愿录取结束之后的三种补充录取方式,其中有两种是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

1.批次分数线上征集志愿录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线上征集志愿(俗称补录),其实就是高招办将各个高校的剩余招生计划汇总公示,所有尚未被录取的线上考生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征集志愿,然后再统一录取。例如今年北京本科提前批次A段、第一批次、第二批次都已经进行了批次分数线上征集志愿录取。

2.降分再次征集志愿录取。这就是在上述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之后,如果一些高校还有较多招生计划剩余,高招办在征得高校同意降分征集志愿的意见后,将各个高校的剩余招生计划重新汇总再次公示,所有尚未被录取并满足一定降分幅度的考生(一般来说降10-20分)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再次填报征集志愿,然后再统一录取。根据往年的录取经验,本科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在线上征集志愿之后,很可能都会再进行降分征集志愿。今年北京第二批次将从今天(7月27日)开始进行降分征集志愿录取。

那么,“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是什么意思?具体如何操作?

在线上征集志愿录取之后,如果某高校还未录满,高校决定参加降分录取的,可照按符合降分条件的考生原始志愿进行降分录取。原始志愿填报了该校的线下考生在此过程享受了优先录取的权利。录取过程对这部分考生依据投档和录取规则重新走了一遍按照考生原始志愿录取的程序,只不过参加的高校只限降分录取的高校。这部分考生无须再参加降分征集志愿的填报,投档的时候只要他们原始填报所填报高校属于降分录取高校并且还有空额,他们就能被优先成功投档。由于“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时间节点在线上征集志愿录取完成后,降分再次征集志愿之前进行,因此他们与参加“降分征集志愿”的考生“不照面”,因此考生和家长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参加“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的考生的录取比参加“降分征集志愿”的考生优先一个级别。

降分再次征集志愿时候所公布的剩余计划,实际上是在完成了“批次分数线上征集志愿录取和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两个录取程序之后的剩余计划。不排除有部分高校参加完“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就已经完成剩余招生计划,而无需再参加降分再次征集志愿。同样也不排除有部分高校参加了“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就已经完成多数剩余招生计划,只剩下很少剩余计划参加降分再次征集志愿。很显然,今年取消了“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环节相当于少了一个考生录取消耗招生计划的环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留给“降分征集志愿”的剩余计划更多了。

“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容易产生这样的现象:“降分征集志愿录取”的学生分数高于“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的考生,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院校的录取最低分数是参加“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时的分数,而不是降分征集志愿录取时的分数。而还有部分参加降分征集志愿录取考生分数高于“最低分数线”却未能录取。这就产生了录低不录取高的现象。

降分录取,可能出现录低不录高。是不是有违公平?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晨雾对这项政策的谈谈看法。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过程,我们举一个假设的例子。同时也能让一些仍然看不明白的家长能看懂。

就以仍在实行“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的2014年为例。比如说2014年北京高招理科二本线是495分,某考生王力高考成绩为485分二批次原始志愿报了A校(无论是填报在哪个志愿),虽然A校的提档线已经低至二本线495分,王力很显然没有投档录取机会。线上征集志愿因王力低于二本线也没有资格参加。而A校在线上志愿录取结束之后,有50个剩余计划参加线上征集志愿录取后,仍然还剩10个计划没有录满。A校决定参加下一步的降分征集志愿。这个时候A校可以根据“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的政策,将所有原始志愿填报的A校的线下考生重新加检索一遍,于是发现了王力等7名考生符合条件(分数在降分征集的范围内,原始志愿填报了A校),其中王力是分数最低的一名。于是王力等7名考生被合理合规地提档录取,高招办按照政策投档放行。这个时候降分征集志愿还没有开始。当降分征集志愿开始之后,A校公布的剩余计划将不是10个,而只剩下3个。我们假设A校在经过降分征集志愿之后录取了分数前3名考生就完成了招生计划,降分征集的最低分数492分,明显高于“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的王力的最低分485分。

比如说还有8名分数高于485分但是低于492分的考生参加了降分征集志愿填报了A校未能录取,他们看到考试院在公布《2014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本科二批高校录取最低分数》中A校的最低分数低于他们的分数时候,就会发生疑虑:为什么我们比A校的最低分高却没有能够录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王力如果原始志愿不是填报了A校,按照常规降分征集志愿程序他将不能被录取。假如王力恰好有个同学刘刚高考成绩为490分,但是原始志愿没有填报A校,他参加征集志愿填报了A校则不能被录取,虽然他的分数高于王力。A校发生了录低不录取高的情况。

如果我们仅拿王力和刘刚的录取结果看,490分的刘刚没有录取而录取了485分的王力。最后的实际录取结果没有体现分数优先,而是体现了“原始志愿优先”,这里有没有什么不公平呢?

晨雾非常认可对二本和三本生源欠佳的这个层次的学校采取这样的特殊录取政策。

从学校的角度看,这个层次的学校宁愿优先录取低几分的原始志愿填报的本校的考生。考生王力原始第一志愿填报A校,说明他根据自己的实力已经认可了今后四年在A校读书。A校认为王力这样的考生会脚踏实地在A校努力学习。但是相比之下刘刚则不同,刘刚很可能是更钟情于另外一所高校,十分无奈高考成绩不佳落入降分补录,只好填报A校。这样的学生甚至有可能最终选择复读而不去报到。

从考生和家长的角度看,王力及其家长第一志愿填报A校说明已经分析了自己正常发挥所能达到的几所学校后最钟情于A校。无奈高考发挥失常未能在已填报志愿被录取已经心存遗憾,但是心中还是希望有机会降分被A校录取。“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的政策让他们实现了愿望。这个政策如果考生家长们事先都十分明白,会促使位于分数控制线上下徘徊的考生为了提高录取机会,尽量务实填报。

因此晨雾对这项在局部可能造成录低不录高的高招政策持肯定态度。这是对高校、对考生都有利的政策。虽然涉及到的都属于低于二本线、低于三本线层次的考生,但是这部分考生中有一部分求学欲望非常强烈。我遇到过不少这个层次的考生家长,对学校没有过分的挑剔,二本、三本,只求孩子有学上。在这些家庭中,高考这一年“孩子就是家里的天”,这一点与高分考生家庭没有任何区别。这些家长们也同样处于“煎熬”中,而由于孩子学习成绩不佳显得更加无助。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我们的社会给与帮助。天生我才必有用,低于二本线、低于三本线的考生未必就不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云。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他入学的时候甚至连二本征集志愿的层次不如 -- 他当年的高考成绩只达到了专科层次,离本科差5分,但这所学校本科没招满人,马云相当于降分录取幸运地“升入”本科。但是当有一天我们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杭州师院毕业的马云和北京大学毕业的俞敏洪同台作为嘉宾面向全国观众的时候,谁还会在乎马云曾经是一个专科层次侥幸上了二本的考生吗?

四、取消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是个错误

根据上述分析,晨雾认为“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是一项对高校对考生均为有利的规则。但是北京市2015年却不知道为什么取消了这个规则。也许是认为实行了6所学校的平行志愿,高校的录取会十分充分,不会剩下太多的计划来降分录取。因而简化掉了这道环节。今年一本的录取情况确实是这样(北京一本从来都没有过降分征集志愿)。但是二本则不同。事实证明由于取消了“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在二本做完分数线上征集志愿录取之后,不再进行“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一些填报了降分录取高校原始志愿的二本线下考生失去了一次提前录取的机会,因此使得降分征集志愿计划大大增加的情况。这也许是高招办所料不及的。

基于上述原因,晨雾建议在尚未进行录取的三本征集志愿时候,恢复“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的规则。2016年应考虑全面恢复“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的规则,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某些生源不佳的高校完成招生计划,同时让他们招来的考生留得住。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强烈渴望上学的线下考生的愿望。“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规则。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应当还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晨雾分析其中一个因素是由于首次实行考后大平行志愿,一本和二本多数高校提档线排名明显上升,同时高校录取分数扁平化,造成录取考生整体向上发生“位移”。从一批次录取结果看出,往年大量一本压线投档的高校明显减少,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所高校。可以推断有数量较多的一本线附近的考生未被一本高校投档而坠落到二本。而他们在二本学校中则属有高分考生了。他们“抢占了”二本中高层次的学校,同时也“侵占了”二本招生计划,还造成二本录取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部分二本高校分数线提高,另一方面部分二本学校即便提档线落到二本线也未能完成招生计划。二本线上考生不足,线上征集志愿都难以完成计划。造成二本降分征集志愿剩余计划增加。从这个角度看,恢复“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