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凝心聚力 科学发展”系列专题之二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凝心聚力 科学发展”系列专题之二

时间:08-17 来源:常州工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在总目标引领下,学校切实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教学单位业绩水平的核心标准,稳步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教学基本建设,不断完善教学保障体系,齐心协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为了做好人才培养这篇大文章,学校以改革为主线,从“教什么?”“怎么教?”“教成什么样?”三个方面宏观架构,浓墨重彩地写出了教学发展的内涵维度、管理服务的创新成就、学生培养的综合成果三大分篇章。
教学发展的内涵维度篇:“教什么”和“怎么教” 教学是基础、是中心,是学校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 教什么?是高校在每一位新生入校后就进行的“进口”工程 ,是高校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专业。这是常州工学院关于“教什么?”给出的有力回答。
近年来,学校紧密结合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不断增加专业数量,优化专业结构。2008年,常州工学院拥有专业32个,到2013年4月,学校已有44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专业数量适宜、结构合理。在现有的44个本科专业中,工学19个,占43.2%;理学2个,占4.5%;管理学8个,占18.2%;经济学1个,占2.3%;文学4个,占9.1%;教育学3个,占6.8%;艺术学7个,占15.9%。
学校扎实开展内涵建设,积极推动专业改革。2011年5月,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商务厅批准为江苏省地方高校计算机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学校,相关专业成为试点专业。2012年4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省教育厅推荐为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6月,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省级特色专业验收。2012年8月,机械类专业、电气类专业、土木类专业以及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等5个专业(类)被选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英语、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艺术教育等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目前,常州工学院现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类)5个。
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专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来自哈尔滨,机械类专业毕业的2010届古忠海同学如今就业于徳资企业如鱼得水,他坦言,就是因为相信这个专业的实力,才不远万里来常州工学院求学。
“怎么教”?这是教学发展的内涵维度涵盖最广的课题,提高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五年来,常州工学院从7个方面入手,紧扣“怎么教”,走出一条改革之路:加强课堂建设,组建课程集群;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加强教学研究,搭建交流平台;构建五级体系,加强创新训练;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成果;积极申报项目,加大经费投资。尤其在加强课堂建设,组建课程集群方面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方面可圈可点。
首先在加强课堂建设方面吹响了改革的号角。近年来,常州工学院各基本教学单位互相支撑,积极落实自己的培养方案并注重课程模块建设,向着不同课程协同发展、力求形成课程集群的方向发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精品课程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上,学校做出积极改革,确立了通识教育的理念与目标,构建了适合常州工学院学生特点的通识课程体系。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课程实行分层教学改革;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了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纳入了通识必修课程。2010年以来,有5门通识必修课程获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有18门通识选修课程获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有1个相关研究课程获得省级教育教学研究立项,27个相关课题获得校级教育教学研究立项。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利通过了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检查。近两年,有43门课程通过了校级精品课程验收,有142项校级教改课题顺利结题,其中“中丹幼儿教师教育比较研究”、“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顺利通过省级教改课题验收;“数字逻辑系统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其次,着力加强实践教学,并突显改革成果。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并实践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在专业结构调整、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路径,形成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共同开发体现社会生产需求的应用性课程,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应用技术及时引入相关课程,保持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架构了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总目标的驱使下,学校严格按照实践课程比例的要求来安排课程:理工类集中实践的模块不低于40个学分,文科类集中实践的模块不低于30个学分;理工类的学时不低于百分之四十,文科类的学时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三。同时,学校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入选“卓越计划”, 使常州工学院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改革走向了新的春天。2011年,常州工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常州地区唯一一家全国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被江苏省教育厅、商务厅批准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2012年,被批准加入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为了深入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学校制定了《卓越计划工作方案》,与一批合作企业共同建设了若干工程实践基地,9门课程被确定为校级卓越计划企业课程建设项目,使常州工学院卓越计划试点工作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为高校如何培养企业适用型人才,如何把教与学、校与企、供与需全方位沟通联系起来做出了探索和尝试。
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首批去企业一线实习的学生,10机械卓越班徐海飞同学表示:一线锻炼,对机械基础理论课的感性认识加强;实地了解了多种企业设备,增强了职业责任心;通过企业初步涉猎了社会,对就业大大增加了责任心。
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同时,学校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提升了实验室工作整体水平。物理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通过省教育厅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获得省教育厅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数字艺术综合实训中心获得省教育厅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立项;2012年,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得省教育厅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立项。
学校还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大经费投入,推进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目前,常州工学院建设了经济管理类综合教学实验平台、汽车服务工程教学实验平台、结构工程教学实验平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验平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光电信息工程实验平台等六个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了数字化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与工程训练基地、电机控制应用科研与实践基地等四个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
今年9月,常州市代市长费高云来常州工学院实地考察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时,特地参观了常州工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常州市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对常州工学院的实验室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几年,做足了“怎么教”文章的常州工学院教师们,积极热衷于教学研究和交流:名师公开课、名师大讲堂、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沙龙……这些层出不穷的活动,不断提高着常州工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成为校园文化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管理服务的创新成就篇:“怎么教”和“教成什么样” 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基本活动和中心环节,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正因为认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5年来,常州工学院从8个方面不断深入推进教学管理服务改革:完善三个系统,突出三个重点;注重统筹协调,加强协同行动;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调查研究,主动服务师生;加强教学评估,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学文化,净化教风学风;加强宣传传播,提升社会影响力。
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学校着力完善三大系统。这三个系统是制度系统、运行系统、监控系统。制度是保证,运行是中间环节,监控是评价。在制度系统方面,06年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后,常州工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就在逐渐完善,每年都会修正完善原有不适应的制度,补充增加新的内容。特别是近年来颁布了8个正式的政策性文本制度、5个工作性意见和方案,修订了学校的学籍规定、教学事故管理处理方案、学士学位条件、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教学项目管理办法、学科竞赛,管理办法。2011年,学校全面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定了《常州工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修订了基于学分制管理的相关教学管理规定,更新了适应学分制运行的教务管理系统,搭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修课程体系,推动了学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完善制度系统的同时还精简制度,能合并的合并,能减少的减少。在运行系统方面,学校注重提高效率,权力下放,管理重心下移,更好地推进二级管理。在监控系统方面,教务处和教学指导评估中心相互配合行动,利用现代化手段使得监控系统更加科学有效。
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必须注重统筹协调,加强协同行动。近年来,常州工学院特别注重协同各有关部门,共同完成各项教学改革。教务处也在逐渐转变管理方式重心下移,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比如最新出炉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学生在网上递交,老师在网上操作等等)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管理系统很让师生受用。
近年来,常州工学院着力打造教学文化,净化教风学风。校园文化最核心的是教学文化和学习文化。教学文化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习文化的核心是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这个学校的文化才会变得更好。学校2013年出台了关于教风学风建设的26条,并在教学的主要场所制订了课堂公约。另外,各二级学院新开设了专业导论课,作为新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习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让学生一入校门就知道要从哪个方面去做;要求二级学院成立学习指导中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常态的服务。
26条、课堂公约、专业导论课、学习指导中心……这些新事物已慢慢春风化雨,浸润着常州工学院教风学风建设的土壤。如今,“出入遵时,仪表端庄。关闭手机,认真听讲。勤记善思,督学不倦。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求真务实,知行合一。”内涵深刻的《课堂公约》醒目地张贴在各教学区,也越来越深入学生心里。
常州工学院在教学发展的内涵维度与教学管理服务两方面的改革创新,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上交出了不错的答卷,学生“教成什么样?”便是最好的答案。
近年来,常州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仅近2年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48项,如: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一等奖,RoboCup3D机器人世界杯赛亚军,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江苏赛区)一等奖,“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江苏省第六、第七届大学生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特等奖,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一等奖等。
在各类人文素质竞赛中,常州工学院学生也屡屡斩获殊荣:世界旅游大使中国赛最佳才艺奖、“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银奖、《一站到底》站神、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本科及以上院校组一等奖……
实践能力的提高、专业技能的增强、人文素养的涵化给学生带来的是就业创业机会和途径的增加,近年来常州工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较好势头。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常州工学院2010届毕业生当年协议就业率为88.97%;2011届毕业生当年协议就业率为87.70%;2012届毕业生的离校就业率和签约率分别为93.38%和88.55%,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
近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技术专家、卓越工程师、岗位能手、大型企业经理、政府领导等。

总之,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后的五年来,学校谋篇布局,以三大分篇章写就了常州工学院五年来教学“精”、“特”、“优”的精彩总篇章。


(校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供稿)

更多有关"常州,工学院,教学,专业,学校"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常州工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常州工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常州工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