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毕业情怀篇之六:毕业的时候,我们想起这两位优秀的校友

毕业情怀篇之六:毕业的时候,我们想起这两位优秀的校友

时间:06-13 来源:肇庆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离毕业典礼还有一天。明天,4084名同学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开赴他们的新岗位。在肇庆学院42年的办学历史上,共培养了超过10万名的各类专业人才。在这10万多名肇庆学院校友中,有两个人的名字可能并不怎么起眼。但是,他们却代表了一个优秀的群体。这个群体,为山区、为西部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两名校友的名字,分别叫做莫纯通、谭铠。

大山深处,一人撑起一间学校

在大山深处,一人撑起一间学校。你相信吗?别不相信。我们的一位前辈,1979级数学专业的莫纯通校友就是这样做的。他毕业之后,来到了怀集县某个偏僻的乡镇,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山村小学扎下根来,一个人挑起了整个学校的运作,一干就是近三十个年头,使许许多多山村的孩子得到了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正规教育。那是一个山村小学,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异常艰苦。如果没有坚忍不拔、超乎寻常的意志和毅力,很难想象可以坚持下来。但是,莫老师在近三十年时间里,一直坚守着他的岗位,履行着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任风霜欺凌,任岁月磨洗,却情怀依旧,精神不减,实在令人感动。在莫老师的身上,我们再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辞劳苦,甘于淡泊,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当时光的指针指向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二个年头,我们可以大声地说:“莫老师,你不会孤独,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近几年来,每年都有数名肇庆学院毕业生,也就是你的师弟师妹,以你为榜样,响应‘山区计划’的号召,毕业之后进入山区学校从事育人工作。今年,2012年,也有几个同学,在大爱之心和服务精神的指引下,走上了你开辟出来的那一条路。”

西部,在我的心中

西部有时候是一个地理名词,有时候则是一个经济文化的概念,其内涵往往表现为物资较为贫乏,经济较为落后。这样的地方,更需要通过振兴教育,加快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扭转社会发展的态势。于是,“西部计划”应运而生。此项计划号召毕业生到西部——主要是指广西自治区——一些欠发达的农村学校任教,给那些地方的孩子带来科学的熏陶、知识的滋润、精神的关怀,使他们也可以好象城市的孩子一样,得到良好的教育,实现健康的成长。令人振奋的是,肇庆学院按照上级部署贯彻“西部计划”以来,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投身西部,为西部山区孩子的心灵送去绿茵和甘泉。而在2005年的那支西部支教队伍里,有一个名叫谭铠的年轻女生。当年,品学兼优的她放弃到了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报名西行并成功录用,到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参加支教工作。工作期间,谭铠全心投入,全神贯注,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然而,在一次返校上夜班的途中,谭铠遭遇不测,身负重伤,经过两年的治疗,最终壮烈牺牲,与她所挚爱和牵挂的西部人民永远融合在一起。就这样,谭铠同学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绘就了肇庆学院青年大学生献身西部、报效祖国的光辉形象。谭铠的事迹传遍了桂林大地,也迅速传回母校,感动了全校师生,并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青年学子以她为榜样,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毅然作出进军西部、服务西部山区教育事业的选择。这种服务文化的延续、献身精神的传承,在今年这个火热的6月,在2012届毕业生中又一次形成了强烈的呼应,一批情牵西部、志存高远的同学,在6月14日的毕业典礼之后,就将开赴广袤的西部山区,在那里展开他们人生的事业。

(撰稿:尔东)


更多有关"西部,肇庆,山区,精神,学校"的文章请点击进入肇庆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肇庆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肇庆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