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11月25日上午,历时一天半的2012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博智楼7200报告厅圆满闭幕。全国著名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耀灿教授,重庆工商大学原党委书记周希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余斌研究员,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余常德教授等出席了闭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春华研究员在闭幕式上作会议总结,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伯兰致闭幕词,会议由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晓钢主持。
李春华在总结发言中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指出这次大会是十八大闭幕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举行的第一次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具有重大意义。李春华从会议的交流情况和会议的举办情况两个方便进行了总结。她说,本次会议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与会代表参与性高、剖析深入、论点广泛,体现出对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高度认识自觉和理论自觉。她表示,本次会议的成果不仅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还为地方院校推广创新实用的课堂教学经验提供了交流平台。
朱伯兰代表学校向支持本次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对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表示祝贺。她将会议成果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新颖的、有价值的思想观念;二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为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借鉴;三是探讨了高校政治理论课建设,为提升课程的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方法、路径和参考;四是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了研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的方向和途径;五是对十八大中新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解读,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发展等做出了贡献。
————【链接】————
6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从左至右:张耀灿、余斌、周希贤、戴锐、乐平、余常德
11月25日上午,张耀灿教授、余斌研究员等5名专家、学者在2012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分别作了交流发言。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余常德作了题为《重庆工商大学思政人才培养和思政课改革探索》的交流报告。
张耀灿教授作了题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问题的思考》的发言。他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的重大意义和方法论,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分工与职责,研制考评办法。
余斌研究员作了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矛盾、新帝国主义与国际经济危机》的发言。他指出,如今新帝国主义在资本输出的同时,增加了纸币输出和债务输出,形成了美元区和欧元区两大新帝国主义集团,它们之间的竞争主导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安全局势的走向。人类社会只能摒弃资本主义,迈向社会主义才能得救。
重庆工商大学周希贤教授作了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人才培养》的发言。他从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了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及其特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优秀的思想品德能使创新主体更好地驾驭自身能力、监控其创新行为,从而引导其创新行动朝着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锐教授作了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探要》的发言。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宏观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过程的规律探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施者的教育能力培养。他认为,本学科应该重建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构成的新的学科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乐平副教授作了题为《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发言。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多样性教学串联起来的“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并以生动的范例分享了她利用网络时代教学和信息资源共享特点,突破课堂边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经验。
余常德院长对近年来重庆工商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介绍。他列举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研究性教学、强化基础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加强学术科研指导等方面的举措,并对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规范管理、专家写稿、集体备课、责任主讲”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百名专家学者分组研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图为小组召集人汇报本组讨论情况
11月24日下午,2012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举行了分组讨论,百余名参会专家、学者分为3个组,主要围绕“新时期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怎样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工作质量”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由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工教研室阚延华教授主持的第一小组讨论会在厚德楼3018会议室召开。会上,各专家、学者就“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十八大精神指导下的高校政治教育改革”“新媒体下思政教育课程的发展”等议题发表了看法,提出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管理的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多元化”等新观点。
由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余常德教授主持的第二小组讨论会在厚德楼3019会议室召开。参会人员就各自研究领域发表了看法。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王荣发教授就“中国自信”陈述了观点,指出中国已由文化自信上升到理论、道德、制度等各方面的自信,有能力用中国特色的科学方法、科学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对人类的价值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正能量。河北社会科学研究院刘书越研究员指出,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加强未成年人、领导干部和先富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要提高富人的道德素质,消除富人特权,实现共同富裕。
由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春梅教授主持的第三小组讨论会在厚德楼3020会议室召开。西安财经学院思政学院陈晓莉教授分享了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广的看法,提出要把握这个体系在国际层面、社会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界度,培养国民养成平和心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南京理工大学李俊奎教授提出,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该带着激情、带着信仰上课,用自己的真诚将知识正面灌输给学生,增强教育感染力。
分组讨论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开了激烈的对话与争鸣,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11月25日上午,各小组召集人经过对讨论会的梳理和总结,在大会上作了分组汇报。第一小组召集人、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萧成勇教授在汇报中总结了小组成员的讨论成果,提出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顺应时代变化,以创新求发展。第二小组召集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政学院院长宋善文教授对小组成员的观点进行了一一解读,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问题,提高自身形象,保持自信和自豪感,在今后的工作研究中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做出贡献。第三小组召集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左鹏教授指出,小组成员就“辅导员队伍建设”“境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农民工的思想政治状况”等问题作了精彩的发言,让大家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智慧,受益匪浅。
更多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教授,作了,重庆"的文章请点击进入重庆工商大学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