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学术委员会在重庆三峡学院召开
2012年5月19日,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三峡学院召开。会议由副校长杨季冬主持,学校党委书记许亚非、副校长祁俊生出席会议。
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特聘厦门大学副校长孙世刚教授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并特聘国内外13名知名专家为学术委员会专家成员,其中有3名长江学者,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会前,与会代表参观了重点实验室。
学校党委书记许亚非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衷心感谢各位海内外专家学者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并希望借此次会议的召开,总结经验,开拓思路,为重点实验室“十二五”期间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随后,与会校领导向孙世刚等13位学术委员会专家颁发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聘书和重庆三峡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重点实验室主任付川教授代表重点实验室向学术委员会作了前期工作汇报。学术委员会在听取了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以及与实验室成员的交流互动后,认为实验室在研究方向凝炼、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学术交流、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针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运行管理机制、基金设立等进行了讨论。学术委员会一致提出实验室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教重点实验室在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领域的引领和平台示范作用。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重点实验室工作条例》、《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
最后,孙世刚教授代表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表示,接到了重庆三峡学院的聘书就等于承担一份责任,他表示学术委员会所有专家、学者一定会热切关注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实验室科学研究、协调创新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化环学院/文 路正宇/图)
孙世刚教授简介:
厦门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9月年获巴黎居里大学授予法国国家博士学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世刚教授是国际电化学会会士(FISE)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化工学部常务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研究成果先后在Science,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Chem. Commun., J. Phys .Chem.等SCI学术刊物上发表290多篇研究论文。SCI他引4500多次,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2006年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8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9年获中国电化学会授予“中国电化学贡献奖”,2010年获国际电化学会授予“Brian Conway”奖。2011年进入中科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更多有关"学术,重点实验室,委员会,实验室,教授"的文章请点击进入重庆三峡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