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山东高等教育】:创建一流新校区 实现办学新跨越

【山东高等教育】:创建一流新校区 实现办学新跨越

时间:09-20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 出处:www.daxuecn.com
【山东高等教育】:创建一流新校区  实现办学新跨越
=500)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500} else { this.resized = false; }">

【山东高等教育】:创建一流新校区  实现办学新跨越
=500)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500} else { this.resized = false; }">

创建一流新校区 实现办学新跨越

—写在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建设十周年之际

山东建筑大学党委书记 王崇杰

山东建筑大学始建于1956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薪火传承和砥砺耕耘,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2002年9月,学校抢抓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战略机遇,在驻济高校中率先启动新校区建设,开启了第二次创业的辉煌征程,为学校在新世纪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校区建设十年来,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由一所单一型小规模院校成长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艺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成为山东省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基地。

一、忆往昔风雨兼程艰苦奋斗奠宏基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是学校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省高校新校区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新校区建设史,既是一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业史,也是一部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众志成城、锐意进取的奋斗史。

(一)乘势而上,果断启动新校区建设

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与省机械工业学校、省建筑工程学校、省地质学校三所学校合并,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学校教学用地面积不足500亩,且分为三个校区办学,难以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也受到一定影响,占地面积偏小成为制约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在充分调查研究、借鉴省内外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党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超乎寻常的胆略和智慧,提出了“跳出去发展,建设新校区”的办学思路,果断作出了建设新校区的重大决策。2001年4月20日,时任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视察山东建筑大学,听取了原党委书记綦敦祥同志的工作汇报,对学校的办学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决定将山东建筑大学作为驻济高校利用土地置换方式建设新校区的试点单位。为了尽快启动新校区建设,学校党委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让广大教职工深刻认识到新校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赢得了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此后,经过对济南市九个地域的考察比较,反复论证,最终选定历城区港沟镇雪山周围作为新校区建设用地。该地块东距绕城高速1.5公里,南靠经十东路,西邻临港开发区南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比较便利。新校区规划设计在华南理工大学等四家著名设计单位招标的基础上,由校内外专家和全校教职工投票确定,其后又经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院十多轮的深化和完善,形成了“三泉润泽四季秀,一院山色半园湖”的校园总体规划。规划建设用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步骤实施。2002年9月15日,新校区建设大会成功召开,省市区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见证了这一历史盛况,10月1日,建设者们挖下了第一铲土,山东建筑大学由此成为驻济高校中第一个开工建设新校区的高校。

(二)科学组织,倾心打造精品工程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新校区建设,提出了打造“生态化、人文化、现代化”新校区的总体目标,明确要求不仅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任务,还要培养锻炼一支勤政廉洁、能打硬仗的队伍,做到“工程优质,队伍优秀,投资优化”。成立了新校区工程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新校区建设工作。指挥部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坚持有章可循,有章必依,用制度管人,规范工作程序。在招标工作中,无论是施工、监理队伍的确定还是材料采购,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先考察后招标,杜绝“暗箱操作”。在施工管理中,通过组织开展施工现场安全文明评比、基础设施工程质量评比、确定工程项目第一责任人等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重视档案工作,明确人人都做兼职档案员,要求所有档案、所有文字材料一律存档,为新校区建设保留了完整的建设资料。加强对工程投资的管理和核算,认真执行会计制度和学校规定的签批手续,按照合同和形象进度拨款,保证了经费的合理使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多次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力度,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督,开展全过程审计,防止了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三)众志成城,确保实现工程目标

新校区建设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期间还经历了冬季少有的低温、春季特殊的“非典”、夏季罕见的高温多雨,恶劣的天气给工程建设进度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在建设者眼中,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以建大人固有的坚强与执着,戮力同心,勇往直前,连续作战,打赢了新校区建设的硬仗。学校党委、行政把新校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原党委书记綦敦祥、薛允洲、院长邢世满等校领导多次到工地视察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部分老领导、老同志担任新校区建设顾问,他们不辞劳苦,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新校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以“时代赋予使命,责任重于泰山”为座右铭,坚持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舍小家为大家,用非凡的气魄战胜了严寒冰冻的肆虐,克服了高温酷暑的“烤验”,抵御了暴雨积水的困扰,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忘我的奉献精神,用自己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充分展示了建大人栉风沐雨、干事创业的风采,成为一面昂扬在学校建设发展史上的旗帜。特别是工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施工十分紧张,指挥部及时召开攻坚动员大会,吹响攻坚战的号角。很多同志几天甚至半个月不回家,连续奋战在工地,保证了新校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新校区建设也得到了全校各个单位和广大师生员工、建设者家属的大力支持。很多教职工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新校区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些院系还组织课题组,对新校区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以富有建设性的成果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有些部门和院系多次组织教职工、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慰问,给新校区建设者以极大鼓舞。大家发扬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各种方式参与支持新校区建设,用实际行动推动了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新校区工程建设指挥部原址修建的源远亭,印证了新校区建设者栉风沐雨、忘我奋战的光辉足迹。

(四)领导关怀,有力推进工程建设

新校区建设从征地到规划,从工程设计到工程手续办理,从工程招标到工程管理,从单体建筑到基础设施,从合同谈判到建设资金运作,从内部协作到外部协调等,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也饱含着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支持。时任省委书记吴官正、省委副书记王修智,副省长邵桂芳、赵克志、王军民,济南市市长谢玉堂等省市领导对新校区建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并莅临新校区视察,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山东建筑大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极大地推动了新校区的建设步伐。省委、省政府还将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列为省定重点工程项目,为新校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省发改委、教育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济南市、历城区和港沟镇党委、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为新校区建设排忧解难,做了大量工作,给予了新校区建设有力支持。新校区周边单位和田庄、安家村的领导及人民群众,积极帮助新校区建设,为新校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可以说,新校区建设取得的每一步进展,都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奋战,到2004年9月,投资10亿余元的新校区一、二期工程胜利竣工,共完成单体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修建道路14万平方米,体育场所6 万平方米,架设管线、线路14.5万米,硬化、绿化地面20万平方米。学校办学主体随之搬迁到新校区,1.8万名学生入住。之后,又相继完成主体育场、榴园学生公寓、逸夫楼等工程,校区功能日趋完善。新校区规划设计获得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山东省优秀园林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建筑艺术馆、科技馆和图书信息楼等被评为济南市优质工程。一座园林式、生态型、数字化的高标准大学校园熠熠生辉,成为济南城市建设的亮点和教育发展的名片。

新校区的建设,饱含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梦想与企盼,饱含着历届领导班子的胆略与气魄,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新校区的建成,不仅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极大地拓展了办学空间,而且为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赢得了先机,提升了整体竞争实力,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看今朝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大发展

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抢抓机遇、勇往直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建设精神,内化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极大地激发了建大人干事创业、再攀高峰的热情。近年来,全校师生员工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坚持内涵发展,强化办学特色,构建和谐校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是学校更名获得成功。新校区落成为学校更名提供了必要条件。经过艰苦努力,2006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并于同年9月举行了建校五十周年暨挂牌庆典,标志着几代建大人的夙愿得以实现,在学校发展史上掀开了崭新一页。

二是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的背景下,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内涵发展战略,2007年底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

三是完成和平、济王校区土地置换工作。作为率先启动新校区建设的驻济高校,以土地置换方式筹措建设发展资金,是学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学校本着置换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先后完成了济王、和平校区219亩土地的置换,获得收益4.8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办学资金压力。

四是建成新校区教工住宅。建大花园建设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学校长远发展,学校克服土地政策调整、建设成本上涨等困难,扎实做好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工作,顺利建成26万平方米的建大花园,教职工安居乐业的良好愿景得以实现。

(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本科专业由22个增加到51个,本专科在校生由1.2万人增加到2.4万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1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6个土建类专业相继通过国家专业评估或复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研究生规模由77名发展到1072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校友,学校荣获“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三)科学研究水平大幅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10年来,省级重点学科由2个增加到9个,成功获批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泰山学者”设岗学科、3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硕士点总数由7个增加到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14个,新增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培养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4.5亿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0余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四)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深入推介《服务山东建设事业行动方案》,积极对接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和“蓝黄”国家战略,与东营市、省科学院、力诺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与省相关行业规范标准30余部,在建筑节能、智能建筑、建筑规划与设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决策咨询作用。组建成立科技产业园,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新聘双聘院士3人,泰山学者以及海外泰山学者特聘专家9人,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4人、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13人,新增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人员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专任教师占在岗教职工比例由50.6%提高到64.6%,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增加24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60人增加到292人,师资队伍学历学缘结构明显改善。

(六)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先后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开办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余个学生访学项目。承办2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邀请120余位专家来校讲学。新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30余个,设立奖教学金18项。成功举办50周年、55周年校庆,成立山东建筑大学董事会,筹措校友及社会各界捐赠5000余万元。

(七)人文科技氛围日益浓厚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凝炼形成了“厚德博学、筑基建业”的校训和“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经世致用、造福桑梓”的办学理念。规划建设了建筑文化景观带,建成了30多处文化景点,孔子、孟子、墨子等先贤雕像,民国老别墅、雪山书苑、凤凰公馆等历史文化建筑落户校园,有力提升了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节能设施建设和节能改造,建立完善了节能监管平台,实施一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通过中水回用、供暖节能、实施绿色照明、推广太阳能技术等途径,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被住建部确定为首批节约型校园建设重点示范高校,荣获“全国高校节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八)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胜利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党代会,以优秀成绩通过全省高校德育工作与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创先争优等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先后于2004年、2008年、2012年开展处科级干部竞聘上岗,干部队伍精简高效,年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山东建筑大学作为全省唯一高校荣膺“齐鲁先锋基层党组织”称号。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十年,是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十年。十年里,学校在困境中抢抓机遇,在创新中体现价值,以极大的勇气和坚毅踏出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一曲壮丽的凯旋乐章。我们也深知,学校今天的成就并不是仅仅靠这十年的努力取得的,它根源于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历史积淀,是数代建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不会忘记,曾经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历届学校领导;我们不会忘记,给学校发展予以巨大支持和无私帮助的社会各界朋友和众多校友;我们更要感谢所有曾经和正在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全校师生员工。

三、展未来豪情满怀奋发图强新征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科技、教育、人才”已经成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三大核心要素。最近,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本科教学工程”、“高教三十条”和“2011计划”,为高校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山东省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深入实施“蓝黄”战略,为地方高校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山东建筑大学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改革发展形势令人鼓舞,高校竞争态势逼人奋发。学校将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只争朝夕抢抓机遇,满怀信心迎接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学科引领”、“人才建设”、“管理创新”、“文化塑校”五大工程,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天时人事日相催,万里征程催人急。未来几年,是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既承载着科教兴国的神圣使命,更承载着历代建大人矢志不渝的办学传统和全校师生兴校荣校的殷切期望。我们将以新校区建设十周年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清晰开阔的发展思路,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和衷共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为国家建筑高等教育、建设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有关"新校区,建设,学校,山东,建筑"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山东建筑大学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山东建筑大学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山东建筑大学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