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教育事业的优秀校友“特岗教师”篇(十二)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记特岗老师陈士佩
“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的红颜,让人生价值在奉献中升华”,这是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优秀毕业生陈士佩的青春誓言。在特岗这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孩,带着爱心与执着,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
选择特岗 ,青春无悔
陈士佩,1988年9月出生,2009年毕业于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同年9月考取特岗教师,到霍邱县河口镇中心学校任教,2010年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2011年、2012年获得县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初到河口镇中心校时,由于学校英语老师比较缺乏,陈士佩带了三个班的英语课,外加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在繁忙工作和重大压力下,她有些喘不过气。那种浪漫、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活,勾起了她无限的回忆。陈士佩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曾经也打算放弃,就此告别这个环境,去寻找另一片天地展翅翱翔。可是一次家访却彻底改变了陈士佩,让她决定留下来。她班里有一个孩子,平时在学校里十分调皮,专爱欺负女孩子。为了了解情况,陈士佩去他家进行了访问,才知道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和人跑了,父亲去新疆打工,几年没回来,他跟着爷爷一起生活,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只能靠着爷爷种几亩地维持着。他爷爷患有旧疾,连种地都有些吃力,陈士佩去到他家的时候,爷爷正忙着煎中药。看到这,陈士佩心里很不是滋味。而临走时爷爷对陈士佩说的话让她很震撼:“老师,对这小崽子一定要凶,不听话就狠狠地打!”。陈士佩觉得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都是多么需要教育和学习来改变一切,而自己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身上的担子多么重,责任又有多大呀!“干教师这一行,是要有责任感的,不能奔着钱去,要学会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陈士佩说。虽然向往富有宽裕的生活,但两年的特岗生涯磨砺,使她变得厚重、沉稳了许多,懂得要把教师当做事业而不是工作,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毅然站在三尺讲台上,用青春与梦想春风化雨,滋润那些可爱的孩子。
爱心真情 ,守望蓝天
陈士佩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或者离异,孩子们大多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婆生活,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敏感,独来独往。他们一旦群聚时,班级纪律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亲其师方可信其道”。三年来,陈士佩从未歧视过任何一个学生,她用心与孩子交流,力图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每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了解他们的经历和过去,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的环境,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
这些孩子敏感易怒,记得有一个孩子因为和语文老师顶撞,陈士佩批评了他,没想到这孩子选择了极端的态度,写了绝笔信。当时陈士佩就让班长和班干把他留在自己的办公室,与他面对面的交心,问了他为什么会想的这么极端,他说,“爸妈常年在外,与爷爷奶奶又没有沟通,自己太缺少爱了,唯一相信的就是陈老师了,自己也很喜欢陈老师的教育方式,可是,连陈老师都批评了我,我只想到了绝望。”听完后,陈士佩的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当着很多学生的面哭了,泪水中带着害怕,带着感动,带着后悔,没想到学生这么看重自己。那天以后,陈士佩更加重视要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虽然现在这个孩子仍然会在班里犯些小打小闹的毛病,但他的性格开朗了许多,不再那么极端了,也懂事了许多。
教学中,陈士佩一贯注重鼓励和赞赏教育,记得在课堂上,她曾赞扬一位学生说:“你的嗓音是难得一见的,说英语是最好听的。”这个学生从此爱上了学英语,一年下来,英语成绩从50多分提高到110分以上。
每到教师节,学生总是成群地到她办公室里送祝福,有的带自己家做好的菜,有的送自制的卡片…… 付出总会有收获,或许有些收获对很多人来说不算什么。可陈士佩说:“这份温暖与感动将伴自己踏上新的征程,见证一代代学生的成长。”
三尺讲台,放飞梦想
“无论舞台多大,只要用心,亦可以舞出自己的舞姿!”
在特岗教师生涯中,放飞的不仅是学生的梦想,放飞的亦是陈士佩自己的梦想。在喧闹的社会中,用自己的坚守为孩子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便是自己最大的梦想。为此,陈士佩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法指导,着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努力改进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她还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组织教学,分层次布置作业,分类指导,很好地贯彻因人施教的教学思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都稳居年级第一。
三年的历练与成长,她已寻找到自己心中的路。带着对学生不舍的爱,载着责任,载着学生的期待与信任,她的梦想已经起航。旖旎世界里,将梦想放飞特岗,追逐那缕阳光,一路满是芬芳。(文图/学生记者 宁群)
更多有关"学生,孩子,自己的,带着,梦想"的文章请点击进入皖西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