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在学校改革中探索个性化教育之路——文华学院院长刘献君在“高校改革与个性化教育论坛暨文华学院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在学校改革中探索个性化教育之路——文华学院院长刘献君在“高校改革与个性化教育论坛暨文华学院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时间:04-01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一、个性化教育是文华学院改革中师生的共同创造

高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个性化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

共同创造是文华学院十年的重要经验。在学院改革发展过程中,每年召开一次暑期研讨会,围绕一个主题,集思广益,共同创造。2005年,学院第一次召开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暑期研讨会。会上,针对160多个学生“根本不学习”,考试多门不及格的情况,展开了激烈讨论,提出了多种方案,最后成立一个研究小组,逐个对他们进行研究。由此引发了个性化教育的设想。

2009年的暑期研讨会以“创建学校办学特色”为主题,经过研讨,一致同意以“个性化教育”为办学特色。“中国光谷”的首倡者、时任信息学部主任黄德修教授在发言中提出:“开展个性化教育是文华学院创建办学特色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一种境界、理想,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奉献。”这番话代表了教师们的心声。

自此,本着“坚定的信念,开放的心态,合适的招数”的理念,开启了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个性化教育是面对独特的生命个体,通过适合每个独特生命的手段,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发展的教育。而个性化教育的特征是立足“生本教育”,基于“和谐教育”,突出“自我教育”,体现“渗透式教育”等,在实施中抓住“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

1.以学生立志为内生动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他的优势潜能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要开展立志教育。立志体现了三个结合:个性与共性的结合、个人发展与社会奉献的结合、科学和道德的结合。立志教育的方式是认识自我、确立目标、学会规划,坚持不懈。

2.以扩展学生发展空间为依托

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应从多方面入手,创设广阔空间。我们承诺:“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由发展的空间。”

3.从“类特色”入手,实行分类培养

文华学院本科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针对这三类学生,学校为“学术型”学生设置提高课程,提供辅修第二专业课程计划和适应个性发展的课程计划;为“能力型”学生设置技术课程,选择以实验室为依托的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实习等课程;针对“潜力型”学生,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实施个性化课表。同时,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个性化教育课程及系列选修课,如《批判性思维》、《社会调查方法》、《名著选读》等,供学生自由选择。

学校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关键”、“五个注重”的个性化教育体系。其中五个“注重” 是,注重培养学科专业特色;注重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针对性教学;注重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实施个性化课表。

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激发了教师“教”的积极性,学生“学”的积极性,职工“服务”的积极性。

二、个性化教育推动了学校各方面的改革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根本性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个性化教育需要平台、土壤,如果平台不宽广、土壤不肥沃,那么个性化教育难以开展。个性化教育每向前走一步,学校改革就必须深化一步,否则个性化教育寸步难行。个性化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革。

1. 学科专业改革与建设

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学校要有特色,学科专业要有特色,这是前提。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创设专业;创设多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制约发展不良的专业;从特色到优势,实现重点突破,即寻找若干个有特色的学科,在特色的基础上寻找优势,然后形成重点。

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最重要的事,又是最难的事。难在特色学科专业的选择必须与社会结合,由专业的老师们做出。特色学科专业的建设,首先要找到特色发展的方向,特色就是水平,特色需要创造;创造既有原创性创造,又有改进性创造,我们首先从改进性创造入手,进而实现原创性创造;紧紧把握建设的目的,目的是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规划,要行动,成熟一个,支持一个。

2. 人才培养制度改革

2012年,在深入社会调查、广泛研讨的基础上以《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契机进行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主要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时间和空间紧密相联,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空间。2012版方案将原来的总学分218学分,减少到180学分,给学生留下更多的选择空间。培养应用人才,必须重视实践,为学生实践创设空间:推进“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开放实验室、实训基地、设计工作室;调整实验中心的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和承担的任务及职责;课程资源共享,学部之间相互开放,学生可以跨专业、学科互选课程;建立课程置换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有选择性地学习。

3. 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制度是个性化教育理念与个性化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以往的制度是针对共性教育提出的,很多方面不适合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2013年,学院成立五个小组,分别对制度进行清理,在对校内外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制度重建。这一过程成为全院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建的过程。

4. 机关工作改革

开展个性化教育,要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 、生活环境。这对机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学习服务型机关,开展个性化服务,倡导微笑服务、高效服务、用心服务,建立四项制度:学习制度,责任制度,评价制度,提升制度。

三、在学校改革中推进个性化教育不断走向深入

个性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要在学校改革中不断深化,要让每个学生在自由发展中,形成独特的个性。

1. 不断进行观念更新

观念十分重要,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树立一些基本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学习了才有教育”、“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异化,那就是毁灭生活”、“生命的独特性,思维方式的多样性,自信的根基性”、“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等等。

我们要以“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的校训来规范个性化教育,“博学”,像海绵一样汲取广博的知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笃志”,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本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掘自己的优势潜能,在自由发展中形成独特的个性,“本”就是个性;“道生”,不断努力和实践,参悟做人与治学的道理与方法,走上实现理想的光明道路。

2. 创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个性化教育的空间

空间”的创设,是今后探索个性化教育之路的一个重点。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这是创设“空间”的前提。今年暑期会议将以此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要重视实践,加强实践。建立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信息学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值得大力推广。

其次,要走向社会,特别是深入光谷,推进“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校企深度合作教育模式。比如信息学部的绿色照明;机电学部的与福建大田县的合作;城建学部与桥梁系统的合作;经管学部与武汉知识产权的合作;人文学部的“品牌建设”等,都是良好的开端。但是这些都还远远不够,这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

再次,要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内在关系。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并通过自主实践,增强学生的能力。理论和实践都很重要,两者要有机结合,不能造成理论与实践剥离。

3. 探索大手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举措

我们已经有了多方面的探索、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位教师、学生都参与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大举措。我们要有大视野、大智慧,努力探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举措,从而推进个性化教育深入发展。这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创造。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个性化教育,要有一支高水平、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我们要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人才团队建设上下功夫。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师资结构:

(1)总体结构,自有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合理;

(2)年龄结构,由老年人掌握学校到中青年人掌握学校;

(3)学历结构,提高博士教师比例;

(4)能力结构,双师型教师占较大比例;

(5)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建立优秀骨干团队,即在自有教师中培养一批认同民办教育价值与个性化教育,具有与民办教育相适应的水平、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重用他们,提供较高待遇,使他们成为办学骨干;

(6)创立教学团队,建立教师工作坊;

(7)形成科研团队,与特色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

个性化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以转设为契机,以坚定的信念,开放的心态,努力探索,共同创造,使个性化教育不断走向深入。


更多有关"学生,学部,特色,人才培养,制度"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