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人民日报》学习胡锦涛全国文代会作代会重要讲话系列评论

《人民日报》学习胡锦涛全国文代会作代会重要讲话系列评论

时间:12-05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把握文艺发展的时代使命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5日 01 版)

  作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中,文艺如何承担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阔进程中,文艺如何发挥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奋力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文艺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精辟阐述文艺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者的历史担当和光荣使命,是当代文艺发展进步的“中国宣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民族肩负着将五千年文明古国,带入现代化大门、实现全面复兴的重任;我们的党承担着率领13亿人口,在思想文化空前激荡的时代洪流中巍然自立、走向富强的使命。因此,我们应有文化的高度自觉,承担起神圣的使命。这是我们理解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历史依据与时代背景,也是我们把握文艺发展使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认真领会讲话,我们才能站在时代高度,深刻把握文艺发展的历史方位,增强发展文艺事业的紧迫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迈向文化强国的号角,这既是文艺事业发展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更为文艺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文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在新的坐标中认识文艺的重要作用,才能凝聚智慧和力量,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

  认真领会讲话,我们才能把握发展规律,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文艺与社会、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的关系。从69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到不久前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历史经验和文化规律表明,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才能拥有文艺作品的生命沃土和文化创造的不竭源泉。

  认真领会讲话,我们才能坚定文化自觉,深切感受文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重任。当代中国,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深刻变化,发展先进文化、增强文化竞争力,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现实课题。胡锦涛同志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个殷切希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承担起推进文化创造的历史责任,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这既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更是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创造业绩、攀登艺术高峰的必由之路。

  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民族复兴的时代主旋律,呼唤着文艺有更大的繁荣发展,也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着丰沛的动力源泉。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有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真情奉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必将实现。

坚持正确方向 引领社会进步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8日 01 版)

  放眼历史发展的长河,文艺始终都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激励人民前进,引领社会进步。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在中国文联第九次、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这个希望,体现了文艺在激励人民前进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在推动中国发展进步中的历史责任。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文艺如水,柔弱却坚韧,它能春风化雨穿透人心,鼓舞人、激励人、涵养人、凝聚人。在战争年代,文艺是一支轻骑兵,文艺工作者被称为不拿枪的战士,因为文艺也能唤起工农千百万,激励军民斗志昂扬、奋勇杀敌。在和平时期,文艺是人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文艺工作者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文艺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历史经验证明,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文艺就能始终激励人民前进。

  作家艺术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应该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当代中国文艺要成为激励人民前进的力量,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它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在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迈进的道路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亿万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

  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要担负自己的历史责任,必须当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做好鼓舞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火炬手”。在价值理想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力求文艺作品以真善美的力量和形式,揭示和传播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现实生活里,坚持以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为念,把艺术创作融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奏响时代主旋律。在个人追求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每一个历史的关键时期,一代代文艺工作者都自觉主动地担当起了自己的神圣使命,为推动中国发展,为激励人民奋进奉献了青春和才华。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者有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担当,我们的伟大事业必能凝聚更强大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的发展进步必将在亿万人民的共同推动中更加势不可挡。

坚持以人为本 抒写人民心声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9日   01 版)

  一切进步的文艺创作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九次、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为新时期文艺创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的优秀作品,社会主义文艺就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什么时候偏离或忽略了“三贴近”,文艺作品就苍白无力、枯燥无味,社会主义文艺的生机就会缺氧乃至窒息。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奉献了大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上乘之作。但也应看到,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相比,文化创作生产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还不多,文化创作生产中低俗媚俗、一切向钱看、脱离现实生活等问题不容忽视。在社会转型期,坚持“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实践“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显得更为迫切,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愈益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不断唤起和坚守的文化自觉。

  在价值取向上,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意味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自觉把“三贴近”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一个文艺工作者能走多远,关键在于能否立足服务群众的基点和归宿,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一部文艺作品能有多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把握现实脉动、反映人民心声。

  在创作过程中,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意味着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服务对象,着力歌颂人民生动实践、展示人民精神风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心中,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中汲取灵感,创作才有不尽的源泉、无穷的活力;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作品才会雅俗共赏、深入人心。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文艺就有了高擎民族精神火炬的力量,就有了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的底气。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投身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必将创作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传世佳作,把文艺创作的丰碑树立在人民心中。

坚持锐意创新 推进文化创造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30日 01 版)

  文化的魅力在于创新,文化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须臾离不开新的文化创造。在中国文联第九次、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深刻阐述了改革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特殊重要意义,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锐意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进文化创造的历史责任”。这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遵循。

  锐意创新是一个民族是否充满活力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振兴、国家文化强盛、社会文化进步的关键因素。今日中国,文艺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伟大的时代呼唤文艺有一个更大的繁荣发展,也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丰沛的动力源泉。怎样在继承前人文化创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成为当代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时代课题。

  文化创造必定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关键。在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符合文化改革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文化改革发展要求的做法和规定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文化改革发展要求的传统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热情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勇于破解改革难题,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激发创作热情,成就艺术辉煌。

  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新变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那些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特点新变化的新的艺术样式,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创新就有坚实的依托;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立足中华文化丰沃土壤,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艳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创新的灵感就会不断涌流。

  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手段的新变革、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紧跟传播手段创新、业态创新、科技创新的潮流,将内容与形式、作品与载体、文化与科技的创新完美结合,是创新之树常青的秘诀。海纳百川、融会贯通,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是不断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打开想象空间,激发创作活力,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是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身处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投身如火如荼的发展实践,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自己的创新创造,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谱写中华文化新篇章。

坚持德艺双馨 弘扬文明风尚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1年12月01日 01 版)

  文艺是塑造人们精神和灵魂的崇高事业,文艺家的追求应反映社会的良知。

  在中国文联第九次、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德艺双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这一要求建立在对文艺规律的深刻认识之上,抓住了德与艺二位一体的辩证关系,是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指针。

  无论是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还是理想信念、思想境界,“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文艺工作者立身处世之根、人格魅力之本。无论是艺术才华、艺术能力还是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是艺术造诣的集中展现,是文艺工作者成就事业之基、艺术魅力之源。德与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唯有德艺双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品相得益彰、行之久远。

  诗言志,歌咏言,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根植于创作者深厚的思想修养;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伟大的文艺家都以提高人们精神境界、培育人民高尚灵魂为己任。秉持“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牺牲精神、战斗激情,鲁迅以匕首和投枪一样的笔写下“民族魂”;怀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满腔赤忱,延安的文艺工作者让秧歌、小说都成为“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将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时代燃亮前进之光。

  当今时代,文艺家作为公众人物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在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思想观念多样多元多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这是文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时代场景;如何实现文艺的社会价值,净化心灵、烛照前行,这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坚守崇高艺术理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正确文化立场,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是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立德之要、立功之基、立言之本。

  国运昌,文运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坚持德艺双馨,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文艺工作者一定能在这场关系民族复兴的伟大进军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书写下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篇章。


更多有关"文艺工作者,文艺,文化,历史,时代"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南京艺术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南京艺术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