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校庆之最温馨院士寄语】杨叔子院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推广“个性化”教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院士
文新社讯5月26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十年校庆典礼活动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院士与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子展开交流。
文新社记者团:文华学院经历了前十年建校阶段,在十周年建校之际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制订了《文华学院十年发展战略规划》,在当前高等教育形势下您认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应如何发展?
杨叔子院士:我认为文华学院的发展还是应该按照原来的教学套路进行,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即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今,面向未来,脚踏实地,展望日后的全新局面。
同时,文华学院还应通过发展“个性化教育”,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充分体现文华学院素质化教育的教学特点。
文新社记者团:面对当前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对于三本院校,您认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应如何改善教学方式,从而适应当前就业形势?
杨叔子院士:文华学院应坚持历年来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一时的成功不代表永远的成功,一时的失败不能代表永远的失败,不管当前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只要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文华学院今后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文新社记者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从2009年开始大力推行“个性化”教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您认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生应怎样立志、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激发自身的潜能?
杨叔子院士:作为学生,最重要的就是主动学习,通过自主性来巩固自身的发展。中国哲学强调“意境”,“意境”分为三个方面:社会是矛盾体,是对立统一的;素质发展;人具有主动性。
而文华学院的“个性化教育”方式主打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只有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生才能自主学习。毕竟,爱好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文新社记者团:文华学院已经历了十年发展,您能为文华学子提点希望吗?
杨叔子院士:按照国家的教程大纲,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实施“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展示出自己的特点。
(文字编辑:江禹)
(图片编辑:陈思遥 余慧婷)
更多有关"学院,发展,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