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这样的潜能导师:“热爱学生、富有激情、用心付出”——文华学院召开第三批潜能导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院长刘献君

郭鹏老师请德国Teubert 公司的Volker先生来文华做讲座

文新社讯“潜能导师”乃文华学院首创,同时也是学院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关键举措。院长刘献君认为,开展个性化教育要以学生个体优势潜能的发掘为起点。从2009年起,学院就在本科生中设置潜能导师,至今已有三批约一千多名次老师参与到潜能导师工作中来。
11月20日,文华学院举行了第三批潜能导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议由党委书记于清双主持。常务副院长刘太林宣读了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关于表彰第三批优秀潜能导师的决定,张新建等67位同志被评为2012—2013学年度优秀潜能导师。
会上,优秀潜能导师代表——人文学部刘晶、经管学部杨天中、城建学部刘寅、信息学部王丽君、外语学部吴颖、机电学部郭鹏等老师依次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其中,来自机电学部的优秀潜能导师郭鹏用幻灯片展示了他的潜能导师工作,让参会的领导和老师们印象尤为深刻。
于双清书记对第三批潜能导师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对第四批潜能导师工作进行了布置。
刘献君院长充分肯定潜能导师的工作,并指出,优秀潜能导师的共同特点是“热爱学生,富有激情,用心付出”。同时,他就学院如何进一步推进个性化教育谈了四点意见:
第一,要进一步做好潜能导师工作。潜能导师是文华学院的首创。这种创造,将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和手段有机统一起来了。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发掘优势潜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是设置潜能导师。潜能导师是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的一面旗帜,一种标示,一定要坚持下去。做好潜能导师工作,一是要端正态度,认真负责,用心去做;二是要不断探索做好潜能导师的途径和方法,以后,要不断进行总结,定期组织交流。
第二,要在深入培养应用型人才中拓展学生个性化教育的空间。个性化教育要从文华学院的实际出发。文华学院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在个性化教育中为学生创设“空间”,主要体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探索。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取得共识;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什么是应用型人才,也已经进行了初步探索。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探索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包括培养的目标、思路;课程体系和结构;教学途径和方法等方面。探索的重点是实践教学,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前不久,在宁波召开的高等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厦门大学介绍,根据他们的研究,国外一流大学都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以新闻专业为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达5:5。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更应重视实践教学。明年暑期研讨会,我们将集中研讨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
第三,建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制度环境。制度能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开展个性化教育,要努力建设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否则,个性化教育难以推进。今年暑期研讨会,决定成立五个研究小组,其中以江义声老师为组长的第三组,主要研究制度的调整。前一段,已经对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清理。现在,在此基础上,再给你们增加一个任务,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凡有利于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制度就坚持,不利的则要调整、修改。希望研究中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实事求是地进行。我在这里也要再一次强调,个性不等于特性,个性等于共性加特性。学校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特性,也要使学生达到共性的基本要求。否则,我们就会走偏方向。
第四,进一步转变观念,将个性化教育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个性化教育,要落实到每个学生,因此,个性化教育要依靠全体教师、职员、学生,要体现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此,我们要牢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适当的时候,要在全体教师、干部中开展一次大讨论,讨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我们的教学、工作应该如何做。”个性化教育是一个长期、艰苦过程,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共同努力。
全体院领导,学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学部主任(副主任)、书记(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及潜能导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片编辑:祁诗慧 李家豪)
更多有关"潜能,导师,个性化,教育,学部"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