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扬子晚报》南艺教授“古董”放映机为小区居民放露天电影

《扬子晚报》南艺教授“古董”放映机为小区居民放露天电影

时间:09-16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扬子晚报》南艺教授“古董”放映机为小区居民放露天电影

周建明教授和他珍藏的电影放映机。

  挑选一块空地,搭起幕布,装上胶片,轮盘吱呀旋转,画面随即在眼前呈现。50年前,这种“露天电影”是大部分国人生活中的主要娱乐。9月1日晚在幕府山小区,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学院周建明教授拿出了他珍藏的1955年产16毫米电影放映机,再现了一场露天电影,这种传统的电影放映方式引起了不少在场居民的怀旧情结。

  珍藏放映机全国现不足10台

  墨绿铮亮的外壳,旋钮、轮盘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经过半个世纪岁月的洗礼,精致依旧如故。在幕府山小区一茶坊,扬子晚报记者见到了这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

  整台机器长约80厘米,高约70厘米,机身呈长方体,由传动、输片、光学、还音等部分组成。在机身一侧的铭牌上,刻有繁体“乌克兰式,十六毫米电影放映机,中央电影局南京电影机械制造,55年9月”等字样。铭牌下一排旋钮光洁如新,分别是“音调调整”、“音量控制”、“过荷指示”,显得精致与严谨。

  “这台机器虽然使用的是前苏联的技术,但可以说是中国建国后第一批自己制造的电影放映机,目前在全国现存不到10台,能放电影的更是寥寥。”在周建明眼中,这台放映机是一件“无价之宝”。当初寻宝,周建明走访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翻遍了多座仓库,终于找到这件“宝贝”,并花了20000多元购得,“现在多少钱也不卖”。

  “看家宝贝”只舍得放了15分钟

  当晚放映的是1962年国产电影《李双双》,周建明“忍痛”使用了这台16毫米放映机。不过,他并没有用看家宝贝放映影片,而是“吝啬”地放映了一段15分钟的新闻简报后,就换成其他放映机。老机器放映时,除了稍显泛黄外,画面依旧流畅,声音也很清晰。周建明说,对于这台退休已久的机器,放映15分钟已是沉重的任务。据介绍,从使用拷贝上,胶片式电影放映机可分为8毫米、16毫米、35毫米、70毫米,前两者目前已经淘汰。

  传统流程引发观众怀旧情结

  为了再现50年前人们集体观看露天电影的场面,周建明尽可能还原了每个环节。先支起竹竿,拉开幕布,再安装机器,观众陆续进场时,开始播放唱片,歌曲都是建国初期电影的主题曲,电影开幕前,放映一段新闻简报。此外,在先前通知居民时,周建明也特意没有公布具体时间,而是使用了“天黑就开始”这一乡土气息十足的表达方式。

  恪守传统的放映流程引发了不少观众的怀旧情结。这场露天电影让年过六旬的王先生想起年轻时的生活,他告诉记者,40多年前在农村,这种露天电影几乎是大家生活中唯一的娱乐。每当有放映队进村,全村就如同过节,每家每户都早早赶去等着电影开幕。幕布上影片精彩,幕布下黑压压一片,他与老伴就是在看露天电影时相识的。

  成立了流动电影队已放映80多场

  周建明教授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不像如今电影院遍地,普通人看场电影不易,“这种娱乐生活贫乏的环境,催生了露天电影,也使其成为上世纪60至70年代,国人生活中主要的娱乐。”他认为,这种电影放映活动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代国人难忘的回忆,不应在日新月异的电影技术发展中被人们遗忘。在南京艺术学院,周建明也组织了一支以大学生为主的流动电影队,成员们来自各个专业,都是电影爱好者,他们走访工厂、敬老院等地,至今已经组织放映了80多场露天电影。

  扬子晚报记者张可孔小平文/摄


更多有关"电影,放映,电影放映机,露天,放映机"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南京艺术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南京艺术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