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南京日报》报道南京艺术学院季伏昆教授——季公:教授?学者?书法家

《南京日报》报道南京艺术学院季伏昆教授——季公:教授?学者?书法家

时间:12-10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2011-12-06  来源:南京日报

简介

  季伏昆,号季公,1940年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今南师大)中文系。曾发表《汉字艺术论》等论文,出版《中国书论辑要》《中国文学与中国书法》《林散之研究》等著作。先后师从沈子善、高二适、林散之先生学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收藏。应邀赴我国台湾和日本、韩国讲学。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季伏昆(季公)已从教50年,至今孑然一身。宋代诗人林逋一生未娶,自称“梅妻鹤子”;季公则是“书妻书子”前一个“书”是读书教书著书,后一个“书”是书法艺术创作。季公的老师林散之自号“三痴”(痴诗痴书痴画);他的另一位老师高二适身兼诗人、学者、书法家;季公则将自己的一生,都寄托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书法艺术上了。他的文化身份是教授、学者、书法家。

  学生欢迎的教授?勤于开拓的学者

  上世纪五十年代,季公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今南师大)中文系,受业于唐圭璋、孙望、徐复、吴调公等名师,并问学于南大胡小石先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晓庄师范,“文革”后调至南艺执教,从此开始了教学、科研与书法创作三者并重的生活。

  季公在南艺开过多门课程文学、艺术概论、书法创作、中国书论、中国文学与中国书法、中国文化概论等。有学生回忆:“当年季老师的课最受我们欢迎。他上课从来不用看备课笔记,却旁征博引,收放自如,风趣幽默,课堂上时有笑声、掌声。他常从教材辐射到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现象,激浊扬清,令人难忘。”曾有南艺学生在网上评论老师,将季公、孔六庆等几位评为“最具人文精神的教师”。

  数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科研与教学共进。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多种学科,且在好几个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汉字艺术论》是最早对书法本体进行探索的论文;《中国书论辑要》是第一部系统整理中国古典书论的类书;《中国文学与中国书法》是第一部将这两个艺术门类系统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他还是最早对高二适和林散之进行个案研究的书法家。与此同时,学术研究的进展也提升了他书法创作的文化品位。

  前辈肯定的书家?德艺双馨的好人

  季公在接受《书法赏评》杂志访谈时说:“我深深地痴迷书法艺术,它是我心灵的栖息之地、人生的最佳伴侣。”

  季公6岁即在外公(曾在康有为身边工作)指导下练字。读大学时,课余与几位爱好书法的同学(尉天池、王冬龄等),师从书界耆宿沈子善,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沈老去世后,又随高二适、林散之两位大家学书法。他遍临历代碑帖,由唐宋入魏晋,再从二王到颜真卿、张旭、怀素、杨风子、黄山谷,皆反复研习、细细参悟,50岁后逐渐形成了古雅而清峻、浑厚而飘逸的独特风格。文艺理论界前辈吴调公曾评价说:“他的行草不仅典雅、温厚,而且清刚、飘逸。一个"清"字,一个"逸"字,正是前代很多书家所追求的。读他的行草,令人神朗气清,思致高远。”

  季公的书法能取得如此成就,还因为他力求以文化修养支撑书法创作,以书法创作体现当代人文精神。前辈们评他“有慧根”(沈子善语)、“有根柢”(高二适语)、“已自成气象”(林散之语)等等,看来并非虚言。

  “季公”这个艺名也源于林散之。1987年冬,季公和陈慎之去看望林老,老人正在看电视剧《济公》,便笑着说:“又来了个"济公"!”季公当然没有济公那样的神通济世救人,却很想跟那个济公一样处处行善。多年来,他不仅参加各种社会慈善活动,而且资助过十几位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周俊杰在一篇文章中说:“季公在书法界是出了名的好人。”确实,凡是真正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孝子”、“德艺双馨”。(通讯员 双宁 郑敏,记者 罗薇薇)

  


更多有关"南京艺术学院,书法,济公,书论,中国"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南京艺术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南京艺术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