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重庆医科大学在综合交叉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在综合交叉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时间:02-25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 出处:www.daxuecn.com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密切合作,在新型多功能微纳材料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治疗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并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的“高校科技动态栏目”专题介绍。       作为一种高效、经济、非侵入式的无创治疗模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已得到广泛使用,但如何有效地引导聚焦超声在体内靶向病变组织的能量沉积,并有效提高HIFU治疗的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HIFU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安全、更高效的进行HIFU治疗。“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HIFU焦点处的能量沉积与组织损伤,缩短治疗时间”是其中重要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现在,简便易行的纳米生物技术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在王智彪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团队与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王志刚团队)、超声工程研究所(王智彪团队)以及附二院超声科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设计和制备了一种包裹温敏型液态氟碳(一种液气相变型超声造影剂)介孔空心纳米粒子,形成了一种同时具有MRI成像与导航以及潜在超声显像能力的多模态、多功能超声造影剂。这种纳米尺度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可控的粒径/孔径/壁厚/空腔大小、高的药物包封能力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介孔空心球对亲水和疏水抗癌药物都有高的包封能力,并能同时实现亲水/疏水药物的共负载,这有助于有效地抑制耐药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纳米生物医药是国际上当前研究的热点。最近几年多功能、多模态造影剂相关研究课题连续多次成为国家的重点资助项目。施剑林团队在介孔氧化硅空心球材料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早在2003年就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空腔结构的介孔氧化硅空心球材料的制备,成果在2005年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他们基于纳米合成化学的原理,从材料的工艺和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来获得适合静脉注射的高质量介孔氧化硅空心球材料。课题组发展了一种选择性刻蚀法,成功创制出介孔氧化硅空心球药物载体平台。       重庆医科大学王志刚团队在超声造影剂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最早提出“超声分子显像”的概念,已成功实现了超声造影图像分析以及超声造影剂两项专利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并先后获得了国家多个重点项目资助。王智彪团队在HIFU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先后获得多个国家重大项目。       据了解,重庆医科大学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团队的多名博士、硕士均已积极参与研究工作,例如施剑林团队的陈雨、王霞、张昆等博士,重庆医科大学的孙阳、周洋、牛诚诚博士以及沈红霞硕士等等。此外,施剑林团队成员陈航蓉教授邀请重庆医科大学李发琪教授与郑元义副教授共同参与2011年的“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的申报工作。今后,还将进一步联合申报在交叉与合作领域的国家重大项目,随着合作研究的深入深化,他们有望在科技创新与合作交叉领域继续取得喜人成果。        《重庆医科大在介孔纳米生物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链接:http://www.cutech.edu.cn/cn/index.htm  (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处 附二院科研处)
更多有关"重庆医科大学,超声,造影,团队,纳米"的文章请点击进入重庆医科大学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重庆医科大学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重庆医科大学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