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性大学基础研究类专业大学生的出路

发布时间:2010-05-27 来源:瞄准就业填志愿

  十 浅谈综合性大学基础研究类专业大学生的出路

  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让本已艰难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于是,政府部门除了继续告诫大学生要做普通劳动者而外,同时军队也重点面向大学生征兵,而对走向西部农村任教的大学生国家更是出台了代为偿还学费贷款的政策。

  看起来,全国上下在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问题上已达成共识。很好,很好。但我还是要不合时宜地提出疑问!全国学生求学的目的及志向都是当普通劳动者,那么学生初中或高中毕业后,他们继续求学的动力在哪里?如果大学都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了,请你们回答:中国的科技创新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到哪里去找?难道我们在用血汗制成衬衫换得人家的大型飞机后,还得用血汗换取别国的人才?另外,人家会不会跟你换呢?

  这让我想起了,2005年7月,温家宝总理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就我国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意见:我国的教育存在着重大缺陷,近年,没有一所大学培养出了冒尖的创新型人才。在分析原因时,钱老指出,科学教育没有与人文、艺术结合是重大缺陷。这当然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我以为,上面提到的大学生普通劳动者化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多年来,主流观念对于大学的功能定位处于游离不定的暧昧状态,当大学生呼唤就业难时,主流观点就说现在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学生要放下身段,甘于简单劳动。当有人在呐喊学术创新乏力,原创型人才缺失的时候,主流观点又说,现在的大学教育过于功利,太让学生关注就业,大学仿佛成了职业培训所!其结果嘴上两面都有理,受损失的却是中国的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大学的人才培养及学生的个人发展呢?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是人才是多元的,既有科学家、企业家、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也有运动员、歌唱家等等,社会的需求也是多元的,它不仅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科学家,同样也需要大量的一线技术工作人员、运动员,艺术家等。这就客观地要求了培养人才的机构学校也应当是多元的,既要有培养一流创新型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研究型大学,也有大量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及一线工作人员的教学类高校。但我们目前的大学定位不明确,都在冲着研究型综合大学努力,在培养人才时却又很难摆脱服务于就业率的阴影。怎么办呢?从人才的成长及配置规律来看,要出现人才辈出的局面,必须有责权利相一致、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因此一般来说,现代社会都实行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我国也基本上实现了大学生面向市场自主择业的格局。但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对于立志从事基础学术研究的人才来讲,他们所赖以生存发展的用人单位许多是私人及其他社会机构不能或不愿进入的领域,比如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等,这些领域一般无法实行市场化,但他们在为社会经济提供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方面却是丝毫不能忽视的。你不可能要求这些学生都怀揣理想地去打拼市场,尤其是现在很不完善的人才市场。如果一概将他们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则只会造成研究型人才的大量流失。因此这些领域只能由国家来负责接收。所以,笔者认为,关于人才的配置,国家应当分类实施,对于研究型人才,由于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由国家负责分配工作,他们的待遇可以比照公务人员执行,保证其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当有了科研成果后,再实行优厚地奖励。当然,在大学培养阶段实行全程淘汰,如果不符合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的,当及时对其分流。而对于大量可以由市场来配置的其他类型人才,则尽可能由市场自身来完成。这样以来,创新型研究人才的配置归政府,一线技术及专业人才的配置归市场。与之相应的,专门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的研究型大学就应当按照自身的要求招生及培养人才,不会再出现创新人才培养的就业功利化倾向;而普通教学型高校则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职业素质,从而为其未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另外,人才市场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这一大市场的基础之上的派生市场,它的变化不能不受社会经济市场环境的作用及影响。因此,要实现人才市场的公平有序,首先要促进社会经济市场环境的健康成熟。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于各高校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