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媒体对郑州大学马蒂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报道

媒体对郑州大学马蒂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报道

时间:12-15 来源:郑州大学 出处:www.daxuecn.com

《河南日报》2011年12月10日头版
                               河南省首位中科院外籍院士在郑大诞生
    本报讯(记者王 晖 惠 婷)12月9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2011年新增选院士名单中,70岁的郑州大学化学系法国籍教授、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弗朗斯瓦·马蒂赫然在列,成为河南省首位中科院外籍院士。至此,河南省共拥有19位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
    据了解,中科院外籍院士一般应为所在国的国家科学院院士或国家工程院院士。马蒂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化学专家、法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法国化学会主席,在有机磷化学、过渡金属化学等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自2005年受聘郑州大学以来, 6年间,马蒂院士作为河南高校引进的第一位外籍院士,在郑大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创了我国在磷杂卟啉、低配位亚磷烯和含磷功能材料等有机磷化学创新领域的研究。2008年9月,这位热爱中国文化、和郑大十分有缘的法国科学家受聘担任河南省第一个由外籍院士建立的国际性实验室——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的主任。2009年,马蒂院士荣获我国表彰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国家“友谊奖”。
    外籍中科院院士给郑大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发挥外籍院士的领军作用,有利于高校学科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也是高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说,马蒂院士和他的国际性实验室的建成,不仅为郑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还将对河南省的化学、化工和医药学科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外籍中科院院士给河南带来的启示是深远的。“今后河南省高校将在人才集聚上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建立开放机制,加大开放力度。”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表示,要千方百计吸引一大批国内外高水平人才,通过人才驱动,带动学科建设上台阶,推动高等教育上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③7

《大河报》2011年12月10日头版、第A09版
                                  Mathey河南首位中科院外籍院士
    他来自郑州大学
    是个化学专家在欧洲拥有多个院士头衔本报昨日独家与之跨海对话
    是个化学专家
    在欧洲拥有多个院士头衔
    本报昨日独家与之跨海对话
    他的中文不太顺溜
    但吃饭却会用筷子
    还经常夹起花生米“炫耀”
    马蒂,现工作在郑大;记者跨海采访他
    他通过本报向河南朋友问好
    □统筹 王曦辉 执行 记者 王灿 杜一格
    核心提示
    2011中国科学院增选结果昨日下午出炉:51名科学家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至此,中科院院士总数达到727名。与此同时,新增9名外籍院士,其中3名曾获诺贝尔奖,活跃在中国的中科院外籍院士达到64名。
    在新增的外籍院士中,有一名来自郑州大学,他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哥廷根学院通讯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从昨日起,他又有了个新身份——河南省首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获悉该消息后,本报立即通过国际长途独家采访了他。
    A  part
    要让全世界知道郑州的“有机磷化学研究中心”
    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人才支撑。12月5日~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郑大等5所高校调研时强调,高校要懂得“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来吸引海归人才。郑大此次又带了个好头。
    据悉,外籍院士分两种:一种国外工作,参与国内科学研究;另一种直接“扎根”中国。此次9名当选院士中,有两位属于后者,其中就包括马蒂院士。
   来郑大前,马蒂院士曾担任法国化学协会会长一职,是国际磷化学界最高奖获得者,他在有机磷化学、过渡金属化学、均相催化、光电领域和有机磷材料等领域成果显著。
    众多院士头衔是否就意味着成功?马蒂院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说人生的成功是“发现新思想和新分子”,就像他发现有机磷分子一样。
    对河南教育及科技的影响大
    马蒂院士的到来对河南教育及科技的影响已经凸现。
   “他到郑大,不仅参与本科生、研究生的一线教学,还把自己的科研项目‘有机磷’带过来。”谈起马蒂院士,中科院院士、郑大校长申长雨赞不绝口。
    6年多的时间,马蒂院士在郑大主持建设了一个具有国际标准和拥有现代检测仪器的磷化学实验室,这是河南省第一个由外籍院士建立的国际性实验室。他还主动牵线搭桥,促成郑大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CNRS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在郑大建立了“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实验室”。
   因为高端平台的建立和马蒂院士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郑大每年都能吸引法国、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地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这也给河南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和世界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我们打通了国际通道。对河南化学、化工和医药学科的发展带来积极推动作用。”申长雨说。
    如今,马蒂院士在郑大开展的磷杂卟啉、低配位磷和含磷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不仅在我国属于创新领域,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我对磷化学领域的研究前景充满信心,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郑州有一个有机磷化学研究中心。”马蒂院士信心十足。
     B  part
    本报跨海对话马蒂院士
    感谢大河报对我的关注
    随后,记者通过翻译,拨通了远在新加坡的马蒂院士的电话。听到是郑州的媒体,马蒂很高兴。
    他说:“能在异国接到来自中国河南媒体的祝贺和采访,非常意外,也非常高兴。很感谢你们对我的关注。也通过你们向我在河南的新老朋友问好。”
    他说:“我很热爱中国。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成为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和尊重的重要国家,所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因为,我知道,在中国,评选院士非常严肃庄重,甚至可以说,当选是很艰难的事情……公布之后,我将和我的家人、朋友分享这个喜悦。”
    中国人,很热情
    记者好奇地问:“你在法国已经是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取得了非凡成就。为什么还这样热诚地到中国,到河南郑州来工作?”
    马蒂说:“早在1985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中国虽然已经走过了一段改革历程,但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我那时主要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参加各种国际学术和专业活动,多年下来,约有15次之多。当时中国虽然不富裕,但人民很热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003年,马蒂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在那里担任教授。在有机磷化学、过渡金属化学等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马蒂回忆当年,还带着最初的憧憬和喜悦:“在美国教学期间,我结识了段征博士,并担任他的导师。他很有学术追求和理想,充满感情地向我介绍自己的母校郑州大学的一切,打动了我。
    2005年,我首次来到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等人热情带我参观了美丽的校园,整洁的实验室。这一过程中,我了解了郑州,爱上了郑州大学。在赵玉芬院士、吴养洁院士引荐下,我和校方签订了到郑州大学工作的协议。
    2007年,我再次来到郑州大学,并带来了一批书籍、设备等,当年9月8日,在郑州大学建立了‘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研究实验室’。研究室运转顺利,现在手下有20多名研究生在读”。
    郑大学生有理想、有热情、有追求……
    记者问他,“作为河南省的‘211’工程院校,郑州大学的学生表现如何?”
    他说:“郑州大学的学生专业基础和整体素质很高,有理想、有热情、有追求,合作精神很强。
    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年相比起来,学生在创新、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方面还有差距。有时表现得过于相信现有结论,质疑能力不足。我认为他们还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很大工夫进行改善。”
    这个问题是记者给我挖的“陷阱”
    午餐时间已到,记者“扔”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当选中国院士后,您是否会考虑调整自己的专业目标,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听完翻译,电话那头的马蒂爽朗地笑了:“这显然是中国大河报记者给我挖的一个‘陷阱’——但这是个‘甜蜜的陷阱’,这说明大家对我还有学术研究的成果期待。
    我今年70岁了,经常访问不同的国度和大学。有时候,周围的同事、朋友,会用惯常的眼光看我,以为我已经过了‘学术黄金期’。但我愉快地告诉你,我还能进行5~10年的专业研究和理论探索。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争取能在专业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最后,他不无遗憾地说,目前他最大的问题是不会讲汉语,这成为很多问题直接交流的障碍。本月中旬,他会回到郑州大学,开始好好学汉语。
    院士·数据
    新一届两院院士名单公布后,包括中央驻豫单位在内,在河南省工作的专职院士人数已有19位。长期在河南工作的两院院士超过100人,而不定期来河南交流考察访问的每年超过300人次。
    C  part
    朋友们说:
    这个院士很“浪漫”
    追求科学独立精神
    马蒂的办公室在郑大化学实验室楼,屋内简朴,没有多余的装饰。因为他去新加坡看望家人,房间内显得很安静。
    马蒂到了郑大,博士生王怀秋就跟他做研究,从未见过学生和马蒂因意见不合而发生学术上的争执。拿不准的地方,马蒂就和学生做实验,思考,再做实验,再思考……遇到抽象的问题,马蒂会举出很多生动的例子。
    “马蒂老师并不是学化学出身。最初,他学的是数学和物理,他对科学独立精神的追求让他在化学领域收获颇丰。他如今也这样要求我们。”王怀秋说。
    浪漫体现在生活细节
    法国被公认为浪漫的国度,浪漫并不仅体现在男女之爱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秋天的一个周末,马蒂准备给太太买礼物,但突然变天了。”马蒂的中方助理王丽丽说,当时很冷,自己陪马蒂去购物,冻得直搓手。给夫人挑好礼物后,马蒂并没有直接回学校,而是希望王丽丽再帮他给女儿选件衣服。“我没见过马蒂的女儿,他只说身高、体型和我差不多。”当王丽丽帮忙试穿衣服时,马蒂却说:“这其实是送给你的礼物。”
    “那种法国人的浪漫瞬间体现出来。”收到意外的礼物,王丽丽挺不好意思。
    “我结婚时,他也是按法国嫁女儿的‘规矩’对我的。”王丽丽说,马蒂送来一份大礼。在王丽丽眼中,马蒂不仅是上司、老师,更是长辈、朋友。
    对待学生,马蒂亦是如此,经常会带些糖果、饼干、红酒等与大家分享。
    夹花生米,炫耀筷子技术
    马蒂的中文虽然不太顺溜,只能简单地说“你好”、“谢谢”之类,可时不时冒出的“东方”举动,让身边的人着实“惊艳”。
    为更好地招待异国的朋友,很多餐馆都考虑得非常周到,比如餐具,会摆两套,一双筷子,一套刀叉。
    “马蒂院士对这种特殊照顾‘不买账’,吃饭都是用筷子,为显示自己的水平,还经常夹起盘中的花生米,向别人‘炫耀’。”王丽丽说。
    郑大化学系党委书记白玉柱说,“在中国,吃饭也是一种文化、礼仪、历史、风俗”,马蒂能分清主次座位,准确落座。

《河南商报》2011年12月10日头版、第A04版
                                           河南有了个“洋院士”
                                     郑大教授马蒂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
    河南商报记者 吴静
    他是河南省首个外籍院士。6年前,他来到郑州大学,开展教学和科研。6年间,他在郑大主持建设了河南省第一个由外籍院士建立的国际性实验室,开创了我国在磷杂卟啉、含磷功能材料等有机磷化学创新领域的研究……
    他就是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法国人。昨天,中国科学院公布增选51名院士和9名外籍院士,马蒂教授榜上有名。
    科研
    让世界知道郑州有个有机磷化学研究中心
    马蒂在学术上非常有造诣,在他头上,光“院士”头衔就有6个,其中包括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他在有机磷化学、过渡金属化学、均相催化、光电领域和有机磷材料等领域成果显著。
    1985年,马蒂第一次来中国,并与郑州大学结缘。从2005年起,马蒂开始在郑大开展教学和科研,并于2008年9月受聘担任郑大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在他主持下,郑大还建立了“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实验室”。马蒂曾表示,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郑州有个有机磷化学研究中心。
    印象
    平易近人,有大师风范
    马蒂对工作的热情和严谨,深深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人。和蔼、幽默、风趣、温文尔雅,是学生对他的评价。
    “他很自然,很有大师风范。”郑大化学系博士生王怀秋说,大家都是用英语跟他交流,刚开始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听不懂,马蒂教授就多讲几遍,不厌其烦。在他的学生眼里,马蒂很热爱科研,也非常享受科研的过程。
    中秋时节,他还会带上葡萄酒到实验室和学生们一起分享。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马蒂第一时间委托郑大同事替其捐款4000多元。

《东方今报》2011年12月10日第03版
                             外籍院士  愿意“扎根儿”美好河南
   东方今报记者 赵媛    通讯员 王丽丽
   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1年新增选的54名院士名单,河南省又有两名“中原学者”当选为院士。目前,河南省已有4位“中原学者”“晋升”为院士。
    而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新增选院士名单中,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成为河南省首位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的外籍院士。
    弗朗斯瓦·马蒂院士曾获得国际主族化学委员会奖和Arbuzo vprize(磷化学界最高奖)等众多国际奖项。1985年马蒂第一次到中国,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从而也促使他与郑大结缘。
    郑大对马蒂院士的到来非常重视,配备了科研启动经费500万元,建设了一个具有国际标准和拥有现代检测仪器的磷化学实验室。
    从2005年开始,马蒂院士每年都要来郑大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于2008年9月受聘担任郑大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而对于河南,他也感触颇深:“河南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郑州大学发展得很快、很好,学习氛围很浓,尤其是师生对知识的渴求让我感动,我很希望能多给他们提供点帮助,我愿意在这里‘扎根儿’。”
    因为有马蒂院士这样国际一流学者的加盟,郑大在高端化学研究、高层次化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有力推动了河南省化学学科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建设,2009年郑州大学被评为河南省“十一五”期间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

《郑州日报》2011年12月10日头版
                                   郑大洋专家入选中科院外籍院士 
    郑大洋专家入选中科院外籍院士
    本报讯(记者 王红)昨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成为河南省首位获得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的“洋专家”。
    弗朗斯瓦·马蒂是化学领域的一流专家,他曾入选法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也是哥廷根学院通讯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
    2005年9月,马蒂教授首次来到郑州大学。6年来,他在郑大主持建设了河南省第一个由外籍院士建立的国际性实验室——具有国际标准和拥有现代检测仪器的磷化学实验室;他还联合CNRS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在郑州大学建立了“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实验室”;他开创了我国有机磷化学创新领域的研究。200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我国表彰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国家“友谊奖”。
    中科院2011年新增选产生9名外籍院士,至此,中科院现有外籍院士总人数为64名。 

《郑州晚报》2011年12月10日头版、第07版
                                    河南首位中科院外籍院士
    法国人弗朗斯瓦·马蒂 
    是郑大的博士生导师 从事磷化学研究
    从国外回来,喜欢给学生带糖果、巧克力
    过中秋,在实验室和学生一起品红酒
    他“扎根”郑大6年,拿过中国“友谊奖”
    是一位“和蔼 幽默 风趣 温文尔雅”的法国人
    昨日下午,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共增选51名院士和9名外籍院士。“扎根”郑大6年的该校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成为河南省首位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的外籍院士。经过此次增选,中科院现有院士总人数达到727名,外籍院士64人。 晚报记者 张竞昳
    【他说】 “河南是个生机勃勃的地方,我愿意在这里‘扎根’”
    1985年,马蒂院士第一次来到中国,用两个月时间访问了中科院和北大等科研教学单位,并去了许多美丽的城市,那次中国之行,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期间,马蒂的科研受到了美国研究体制的限制。“为什么不去中国试一试呢?”正跟马蒂做研究的河南籍博士段征给他提议。马蒂认真地思考了这个提议,在吴养洁、赵玉芬院士的力邀下,终于和郑大结缘。
    “河南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郑州大学发展很快,学习氛围很浓,师生对知识的渴求让我感动,我愿意在这里‘扎根’。”2005年马蒂应邀来到郑大,经过一周实地考察后,他决定留下。
    2000年,郑大在全国建立第一个校级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04年又在有机化学专业基础上建立省级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有了一定影响。马蒂的到来,为郑大磷化学研究达到国际水平推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他做】 让化学系专业基础教育与世界名牌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从2005年开始,马蒂每年都去郑大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2008年9月他受聘担任郑大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任期5年。
    除了科研,马蒂还积极开展教学工作。作为博士生导师,马蒂亲自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毕业博士1人,硕士1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4人。
    他给郑大化学系学生开设了一些高水平课程,让他们在专业基础教育上与世界名牌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他是】 与学生共享葡萄酒的老师,和蔼、幽默、风趣、温文尔雅
    “他特别平易近人,非常自然又有大师风范。”郑大化学系2009级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王怀秋说,大家都用英语跟他交流,有的学生听不懂,马蒂就会多讲几遍,不厌其烦。
    王怀秋说,马蒂热爱科研,非常享受科研过程,他从来不觉得做实验是枯燥的事。“马蒂院士从国外回来,会给我们带糖果、巧克力等一起分享,实验室就像个大party。”中秋节,马蒂会带上葡萄酒到实验室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尽显法国人独特的浪漫情怀。
    马蒂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第一时间委托同事替他捐款4000多元。
    “和蔼、幽默、风趣、温文尔雅。”学生们用这些温暖的词语来形容他们眼中的马蒂教授。
    【他语录】
    ●搞科学研究或搞原创性的东西,决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追求主流和时髦,否则很难取得原创性成果。
    ●科学研究需要独立精神,年轻人不要为研究初期的从零开始而担忧,坚定创新的信念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领域。
    ●众多院士头衔并不代表成功,人生的成功是“发现新思想和新分子”,就像我发现有机磷分子一样。
    【他成就】
    Francois Mathey(弗朗斯瓦·马蒂),1941年11月生于法国巴黎,化学家,在有机磷化学、过渡金属化学、均相催化、光电领域和有机磷材料等领域成果显著。
    他曾担任法国化学协会会长、英国化学皇家协会会员, 仅院士荣誉就有法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6个,曾获得法国科学研究院银质奖章、国际主族化学委员会奖、日本学术振兴会奖和Arbuzo vprize(磷化学界最高奖)等众多国际奖项。
    200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他获得我国表彰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中国“友谊奖”。

人民网河南频道2011年12月12日
                              记河南省首位外籍院士弗朗斯瓦·马蒂
    “要让世界知道郑州大学有个国际磷化学实验室”
     ——记河南省首位外籍院士弗朗斯瓦·马蒂
  人民网郑州12月12日专电 “马蒂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了!”12月9日,这一消息传遍了郑州大学校园。这也是自2005年“扎根”郑州大学以来,马蒂院士为学校赢得的另一份荣誉。
  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Mathey)是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是河南省首位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的外籍院士。马蒂曾担任法国化学协会会长、英国化学皇家协会会员,仅仅院士的荣誉就有法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欧共体科学院院士等6个,曾获得法国科学研究院银质奖章、国际主族化学委员会奖、日本学术振兴会奖和Arbuzovprize(磷化学界最高奖)等众多国际奖项。
  磷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医药、生物和催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0年郑州大学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校级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04年又在有机化学专业基础上建立了省级的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经过不懈地努力,实验室在磷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建立起了一定影响。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让学校的磷化学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郑州大学需要推开一扇新的窗口,探索磷化学的更多奥妙。而马蒂的到来使得学校在这方面的研究“柳暗花明”。
  马蒂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美国的研究体制使得马蒂院士当时的科学研究受到了一定限制。2005年,马蒂应邀再次来到中国,对郑州大学进行了一周的实地考察,感触颇深,他说:“河南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郑州大学发展得很快、很好,学习氛围很浓,尤其是师生对知识的渴求让我感动,我很希望能多给他们提供点帮助,我愿意在这里‘扎根’。”
  郑州大学对马蒂的到来非常重视,配备了科研启动经费500万元,根据科研的需要,参考马蒂要求的标准,建设了一个具有国际标准和拥有现代检测仪器的磷化学实验室。为了配合马蒂院士的科研工作,学校专门为其配备了科研助手和秘书,为他在郑州工作期间配备专车,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尽可能的帮助和支持。从2005年开始,马蒂每年都要来郑州大学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于2008年9月受聘担任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任期5年。几年来,在马蒂的带领下,实验室开展了磷杂卟啉、低配位磷和含磷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使郑州大学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我要让世界知道郑州大学有个国际磷化学实验室。”马蒂多次这样说,也是这样做。
  到郑州大学工作以后,马蒂主动牵线搭桥,促成郑州大学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CNRS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在郑州大学建立了“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有机磷新材料的研究,以促进含磷光电材料研究的发展。借助联合实验室这个平台和马蒂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郑州大学吸引了来自法国、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的名字也渐渐得到国际学术界更多的认可。
  在马蒂的积极推动下,郑州大学现已成功举办五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邀请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化学部主任Chambaud教授,世界著名金属有机化学家、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JoseBarluenga教授,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兰州大学涂永强院士等二十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到郑州大学讲学。国际研讨会的定期召开,不仅让郑州大学师生能及时了解到化学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为学习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让世界认识了郑州大学,对郑州大学的国际化办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进行科学研究外,马蒂还在郑州大学积极开展教学工作,给学生开设了金属有机化学等高水平课程,让郑州大学的学子在专业的基础教育上就与世界名牌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每年来到郑州大学工作期间,马蒂总会给学生讲解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把国际上最新的学术研究带给郑大的学子。郑州大学化学系2009级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王怀秋说:“聆听到世界级学术大师的教导,让我们这些学生不出校园就能接触到行业内最新的理念、最前沿的知识,这真是太好了。”而在工作之余,马蒂也会给同学们介绍法国、美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有关科研、生活上的各种情况,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而他身边的学生则会用“和蔼”“幽默”“风趣”“温文尔雅”这些温馨的字眼来形容他。
  作为该校的博士生导师,马蒂亲自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毕业博士生1人,硕士生1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4人。博士研究生田荣强获得2009年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到国外进修,现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田荣强的学位论文被评为郑州大学2010年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马蒂非常注重科研梯队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他的科研助手段征教授已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家归国留学人员基金资助,并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0年获郑州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
  “人生的成功就是发现新思想和新分子,就如发现有机磷分子一样。我将在郑大继续开展高水平的原创研究,并一如既往地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马蒂说。(智泓 付永刚)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1-12-14 21:49:09
更多有关"郑州大学,院士,外籍,化学,河南省"的文章请点击进入郑州大学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郑州大学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