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新华社评出2011年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社评出2011年国际十大新闻

时间:01-31 来源: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 新华社评出2011年国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为序)

  一、西亚北非局势发生剧烈动荡

  1月14日,执政23年的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在民众示威浪潮中出逃。随后,其他一些西亚北非国家出现不同程度政治和社会动荡。2月11日,执政30年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出兵稳定巴林局势。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此后利比亚反对派力量不断壮大,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10月20日,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目前,叙利亚政局前途未卜。这些陷入动荡的西亚北非国家正面临艰难的政治过渡。

  二、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居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中国入世十年与世界共赢。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持续上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突出。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参加,金砖机制实现首次扩容,在地域和经济格局上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的大趋势更加明显。

   三、欧美债务危机冲击全球经济

  3月7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希腊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降至B1。此后,始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导致欧元区经济形势恶化,并引发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政府相继更迭。8月,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长期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下调至AA+,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纽约9月17日爆发“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金融机构贪婪腐败。此后“占领”活动扩展到美国多个城镇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社会危机不断发生。

   四、日本强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共造成15645人死亡、4984人失踪。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机组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政府将事故等级定为最严重的7级,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级相同。专家估计,核辐射在未来70年内难以消除。日本核泄漏事故引起各国对核安全的强烈关注。

   五、美击毙本·拉丹重创“基地”组织

  5月1日,美军“海豹”突击队员乘直升机发动越境袭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北的阿伯塔巴德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使这一恐怖组织受到重创。10年前,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本·拉丹被美认为是策划袭击的头号嫌疑人。

   六、苏丹南方独立改变非洲版图

  根据2005年苏丹北南《全面和平协议》和2011年1月苏丹南部地区公投结果,苏丹南部7月9日正式从苏丹分离,南苏丹共和国同日宣告成立。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由此一分为二,非洲大陆版图发生新变化。7月14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3个会员国。

  七、“非洲之角”干旱引发人道灾难

  “非洲之角”地区以及周边的肯尼亚、乌干达等国今年发生数十年一遇特大旱灾,受灾人数超过1240万,其中索马里遭遇10年来最严峻的人道主义灾难。造成灾难的因素包括连年战乱、粮价高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将这一地区的饥荒称为“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人类灾难之一”。

   八、全球人口超70亿加大发展压力

  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报告显示,世界人口总数在10月31日达到70亿。这表明科技和经济进步提高了人类生命的保障水平,同时,人口迅猛增长也给全球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负担。老龄化、粮食安全、教育、医疗、就业等相关问题将持续考验人类社会。科学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九、伊朗西方对立加剧伊核危机

  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表报告说,至少在2003年以前,伊朗有发展核爆炸装置计划并进行了尝试。尽管伊朗予以否认,但美、英、法等西方大国率先宣布加大对伊制裁力度。伊朗民众反对西方情绪随之高涨,示威者冲击英国驻伊使馆等外交驻地等,伊核问题陡然升温。

  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12月17日逝世。朝鲜19日宣布成立以金正日之子、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为首的国家治丧委员会。朝鲜发表《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说,金正日同志突然逝世是“朝鲜党和革命的最大损失,朝鲜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最大悲痛”,并呼吁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忠于尊敬的金正恩同志的领导”,团结一心。


更多有关"朝鲜,金正日,发生,非洲,北非"的文章请点击进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